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睡眠障礙已成為世界性的健康問題,長期睡眠不足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充足的睡眠對人體的幫助很大,好的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勞、調節免疫、美容等作用外,還能調整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恢復人體陰陽氣血平衡。“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可見睡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中醫睡眠養生的一些知識!
最佳睡眠時間
子午覺,是古人最重要的睡眠養生法。即在每天子時、午時入睡,以達頤養天年的目的。因此,最佳的上床睡覺時間,冬季為每晚十點左右,夏天為十點半左右為宜。
而午時中午十一時至十三時,是經脈運行到心的時間,也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緩解緊張,所以每天最好在十二點到一點之間小睡半小時左右。
入睡前注意事項
1. 睡前堅持泡腳
中醫認為寒從足底生,足底保暖對睡眠有很大幫助,平時不注意腳的保暖,寒氣就會跑到我們身上。特別是冬天,鉆進被窩是不是手腳冰涼?嚴重的人早上起床時手腳仍是涼的。這種情況下,怎么可能有好的睡眠,所以睡前泡腳,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2. 避免劇烈運動
中醫認為劇烈運動會使氣血運行速度加快,睡前如果劇烈運動,會使大腦神經呈現興奮狀態,這種興奮在短時間里不會平靜下來,不利于進入睡眠狀態。所以,睡前應盡量保持身體平靜。
3. 睡前避免刺激
良好的睡眠除了外在環境重要,也需要注意避免攝入尼古丁、咖啡因這樣的刺激物,任何形式的煙草或咖啡因都可能引起刺激,并妨礙快速入睡。
睡眠障礙的中醫治療
一、穴位改善睡眠
安眠穴
位置:位于耳垂后的凹陷與枕骨下的凹陷連線處
功效:鎮靜安神、安神定志
神門穴
位置:位于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
功效: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三陰交
位置:位于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的后緣
功效:滋陰健脾,補氣益腎
涌泉穴
位置:位于第二、三趾骨的指縫紋頭和足跟連線1/3處
功效:補益腎經、補虛瀉實
二、可調理睡眠的中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中醫中藥養生。以下中藥雖然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但中醫認為治病需講究辨證施治,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酸棗仁
酸棗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肝經,具有養心安神、益陰斂汗的功效,適合有煩躁不安、驚悸怔忡、煩渴、盜汗等心肝陰血不足癥狀的失眠患者服用。
- 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腎經、大腸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適合有頭昏目眩、面色少華、唇甲色淡、驚悸、盜汗、便秘等血不養心癥狀的失眠患者服用
- 遠 志
遠志性微溫、味辛苦,可入心經、肺經、具有寧心安神、化痰開竅的功效,適合有神志恍惚、健忘、心悸、心神不寧、多夢等癥狀的失眠患者服用。
- 合歡皮
合歡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經、肝經,具有安神解郁、消腫活血的功效,適合有失眠健忘、精神抑郁、煩躁不安等情志抑郁癥狀的失眠患者服用。
- 黃 精
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之功效。常用于脾胃氣虛,疲倦乏力,胃陰不足,口干納差,肺虛干咳,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的失眠患者。
- 百 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經、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適合有久咳不愈、痰中帶血、虛煩多夢、精神不寧的失眠患者
- 珍珠母
珍珠母是貝類動物貝殼的珍珠層,其性寒、味咸,可入肝經、心經,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適合有頭目眩暈、耳鳴心悸、視物昏花、兩目干澀、口干咽燥、心煩等癥狀的失眠患者服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