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王子復仇記》中的哈姆雷特有句流傳廣泛的名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喜愛戲劇的張大姐在公園鍛煉時,跟人聊天時,也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搞得公園里鍛煉的大爺大媽都莫名奇妙,認為張大姐愛好戲劇成魔怔了。
但是,聽過張大姐故事的人都知道,張大姐不是魔怔,是因為半年前的一段抗癌經歷,讓她感受到人生如電視劇一樣的跌宕起伏。
看電視對癥狀 發現胃癌
2020年的一天,平時身強體壯的張大姐覺得胃里隱隱約約的不舒服,又不是疼痛,但是讓人心煩意亂,張大姐到藥店,在店員的推薦下,買了2種胃藥吃了一周,病情有緩解,但是并未完全好,老伴說要不就去醫院做個胃鏡,張大姐覺得疫情不方便,就有點猶豫。
張大姐從年輕時候起就喜歡看戲劇,會跟著戲劇里的人物命運歡喜與憂傷,由于疫情,沒機會去劇場看劇,張大姐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看電視上播的養生節目。
事情的巧合就像戲劇里已經設計好的,就在張大姐對自己的胃部不適是否做胃鏡猶豫不決的時候,當天的養生節目正巧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趙東兵教授和王貴齊教授講解胃癌的知識,趙主任在節目中告誡的不要到藥店買藥和早點做胃鏡的科普,讓張大姐覺得趙主任好像是在跟自己說話,
本來因為疫情看病不方便,張大姐想著自己吃點胃藥,好了就行了,聽了兩位主任的講解,張大姐馬上預約了王貴齊教授的門診,做了胃鏡,讓張大姐想不到的如戲劇一樣的場面真的就出現了,胃鏡示:胃體竇交界大彎側可見大小約為1.5 cm×1.0 cm表淺平坦型病變(0-IIb型),病變表面黏膜發白,NBI+放大示:DL(+),IMVP(+),IMSP(+)。考慮早期胃癌。病理:低分化腺癌,印戒細胞為主。
發現胃癌是不幸的 發現早期是幸運的
拿到胃鏡結果的張大姐看到報告寫的考慮胃癌,第一反應是先看人名,看看是不是搞錯了,因為一個小小的胃不舒服,因為看了一個電視節目,就發現胃癌了?這也太不可思議,太戲劇化了。
這張大姐看到自己的名字沒有錯,病案號也沒有錯,于是就來到趙主任的門診,見到趙主任還沒說話就開始哭,這一哭也把趙主任嚇到了。雖然門診經常有情緒激動的患者或家屬,但哭的像張大姐這么大聲的還是少見。患者的老伴在一旁也跟著抹眼淚,門診的其他患者也都湊過來看熱鬧,眼看著門診現場的就診秩序就要失控,還是趙主任有經驗,說了一句:再哭這么大聲警察就來了,張大姐立刻就不哭了。
看到情緒穩定下來的張大姐,趙主任開始勸慰和開導,像張大姐的這種情緒失控患者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多數情況下,被診斷為癌癥時,患者通常會經歷懷疑否認、恐懼抱怨、悲傷抑郁、接受適應四個階段的心理變化。
患者的家人親屬需要了解這一心理歷程,通過積極干預和幫助,使患者早日進入接受適應的階段。如何做好心理建設,以下建議可以收藏:
一是樹立信心。癌癥確診,治療的效果取決于腫瘤因素、患者因素、醫療因素等多方面,樹立堅定的抗癌信心非常重要。
二是保持耐心和恒心。面對未來治療可能要發生的許多的不確定因素,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癌癥治療和康復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必須樹立持之以恒的信念,同時,要在時間、經濟上做好必要的準備。
在趙主任勸說下,慢慢平復心情重拾信心的張大姐最后記住了趙主任的一句話:發現胃癌是不幸的,發現早期是幸運的。
保命還能保胃 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回到家,在女兒和老伴的安慰下,張大姐調整得很快,一周左右,就從懷疑,恐懼,悲傷,到達了接受適應的階段,準備接受胃切除手術,因為聽說腫瘤醫院的床位緊張,就催促老伴和女兒抓緊時間聯系腫瘤醫院的床位住院手術。做完胃鏡超聲和CT的張大姐,再次來到王主任和趙主任的門診。
兩位主人給出的治療方案是胃黏膜剝離手術(ESD),保留胃,這又讓張大姐陷入了糾結狀態,類似哈姆雷特的那句臺詞反復在腦海中出現:保胃還是保命,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張大姐天天跟老伴研究,又是咨詢朋友,還加入了幾個病友群,這群里的意見有兩派,一種意見是保命要緊,能切多大范圍就切多大范圍,尤其是張大姐這種是印戒細胞癌;還有一種意見是保胃,早期胃癌很多人保胃手術也能達到根治,與女兒,老伴討論了幾天最后決定:保命要緊,保胃放在第二位。
再次預約到了趙主任門診,張大姐要求趙主任給安排做胃切除的手術。趙主任看出張大姐的心思,告訴張大姐的女兒查一下內鏡下切除適應癥的指南給張大姐看看,張大姐的胃鏡和超聲胃鏡以及CT都提示張大姐的情況是適合做保留胃的手術的。而且,趙主任還告誡張大姐內鏡切除后還有一次的評估,如果不適合保胃,再切除胃也不晚。心存疑慮的張大姐最后勉強接受了醫生的意見,并不是想通了,而是張大姐問了趙主任一句話,你把我當作你的姐姐,你會怎么選。趙主任給選擇的是ESD。
在內鏡科的安排下,張大姐由王貴齊主任親自主刀進行了ESD手術,術后張大姐的病理評估是符合絕對適應癥,達到根治度A,也就是說醫學判斷張大姐的手術既保留了胃也保住了命,不用化療不用放療,張大姐恢復的特別快,通常情況下,患癌的人都不愿意提自己得癌的事情,而張大姐卻恰恰完全相反,特別愿意跟人分享她的故事,因為她覺得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簡直就像是在拍電視劇,而且好像電視劇也沒這么拍過。
為什么醫生說早期胃癌是可以治愈的?
1早期胃癌的概念早在 1962 年由日本消化內鏡協會提出,早期胃癌是指腫瘤位于粘膜或粘膜下層,伴或不伴淋巴結轉移。治療方式是采取手術切除,手術的方式包括腹腔鏡胃根治切除術和胃鏡下粘膜剝離術(ESD)。
2 隨著胃鏡等檢查手段的完善,早期胃癌的發現比例在不斷提高,當臨床發現早期胃癌的患者后,制定一個規范的治療方案要考慮:1)既能讓患者得到根治的治療,2)又能盡量減輕患者的治療痛苦,3)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4)又能合理的節約國家的醫療資源,是臨床醫生都要綜合考慮到的問題。
3 對于符合絕對適應證的早期胃癌,已有大量研究證實,ESD具有手術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低且復發率與外科根治手術相近的特點,被推薦為T1a期胃癌的首選治療方法。
4 準確鑒別早期胃癌有無淋巴結轉移等在臨床實踐中并不容易。因此,ESD術后病理的二次評估非常重要,內鏡治愈性切除評判可分為根治度(eCura)A、B、C1、C2四種情況,需要由內鏡醫師、病理科醫師及外科醫師綜合研判,才能做出準確的判定。
5 早期胃癌,無論是外科手術,還是內鏡切除,治愈率都在90-95%以上。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