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問起中國人有什么天賦,除了乒乓球、數學名揚海外的還有一項:種菜。
從居家隔離時期被人們注意到的“陽臺種菜自由”,到維和部隊在沙地上成功開辟菜園、科考隊在南極成功實現蔬果自助餐。不難發現,喜好種菜的基因,早已深深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體內。
很多沒種過菜的城市居民可能對這個特殊技能嗤之以鼻,覺得一天天為這“三瓜兩棗”的澆水施肥浪費時間和精力不劃算。但種過菜的人,卻“完全停不下來”。
種菜的樂趣和收益,完全不止于“得到菜”。近期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 Jill S Litt 教授等人在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期刊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a community gardening intervention o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anthropometry outcomes in the USA (CAPS): an observer-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的研究論文指出:有具體的證據表明社區園藝可以在預防癌癥、慢性疾病和精神健康障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可能是由于園藝導致他們吃了更多蔬菜纖維、進行了更多運動。此外,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水平也顯著下降。
本文的通訊作者Jill S Litt教授招募了291名平均年齡為41歲,之前從不進行園藝的成年人。這些參與者中一半被分配到社區園藝組,獲得了一塊免費的社區花園,一些種子和幼苗,并學習了園藝入門課程。另一半被分配到對照組,保持原來的生活。
園藝與運動
結果發現,被激發了種花種菜興趣的園藝組“不知不覺”中每周增加了約42分鐘的運動量,這樣的活動水平達到了美國公共衛生機構建議建議的每周身體活動水平的28%(約150分鐘)。從相關的數據看,分到園藝組的人甚至連腰圍都小了。對于很多像小編一樣覺得跑步、散步等活動過于枯燥,又沒有堅持動力的人,一塊澆灌一塊菜地仿佛是更能接受及堅持的日常活動方式。
園藝與飲食
而種花種菜的習慣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飲食習慣。在這項研究中,園藝組的人平均每天比對照組多吃了約7%的纖維(約1.4克)。這或許是因為自己的蔬果產量喜人,也可能是因為種菜的過程培養了我們對蔬果的興趣,從而更喜歡吃它們了。
Jill Litt教授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個社區花園查看植物生長情況。圖片來源:Glenn Asakawa
——大家別小看這一點點改變。目前我國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而美國衛生部的建議攝入量更多,成年男性要38克。但我們實際攝入量平均約在11克。因此,千萬不要少看這1.4克的增加,這正是我們身體所急需的。
Tips:
膳食纖維主要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分解的那一部分。但不被消化的膳食纖維依舊作用巨大。
- 改善血糖 減緩餐后血糖的吸收。如果是水溶性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通過抑制餐后血糖的吸收從而改善血糖。
- 改善血脂 能夠吸附腸道內的血脂,最后排出體外,從而改善血脂。
- 治療便秘 因為能夠吸收腸道里面的水分而膨脹。從而刺激腸道,治療便秘。
從短期看它幾乎決定了我們是否能通暢排便、控制血糖;從長遠看它還影響著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程度和我們對糖尿病和某些癌癥的易感性。膳食纖維對炎癥和免疫反應有著深遠影響。
大部分常見蔬菜(西藍花、菠菜、菜花、圓白菜、茄子等),每100 克膳食纖維含量都< 3.5 克。不少人認為富含膳食纖維的芹菜,每 100 克中膳食纖維也只有 1.6 克。出于攝取膳食纖維的目的,我們最好多吃百香果、梨、包菜、豆芽等低碳水高纖維的健康食品。如果平時沒有吃上面幾種食物的習慣,只想靠日常吃蔬菜來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那么每天至少要吃 800 克蔬菜。這一點和運動一樣,即便我們“無地可種”也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的.
(外國網友進行的 800 克蔬菜挑戰)
除此之外,很多人擔心種花、種菜會給生活帶來額外的壓力和焦慮——例如需要定時定點的澆灌施肥,會擔心植物的長勢。但事實恰恰相反,種菜種花,進行園藝活動的甜蜜喜悅遠勝于辛苦。它能幫助我們結交新朋友——即使你一開始只是想在花園里自己種植一些蔬菜、水果,但在過程中,通常會不可避免的與鄰居分享技術、食譜。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關系也會“開花結果”,幫助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交、并帶來愉悅感、成就感。
綜上所述,種花種菜能幫助我們提升運動量、提升蔬果攝入量還能緩解壓力。所以這收獲肯定不止是“三瓜兩棗”。特別是對于一些對運動、飲食不重視,社交面又過分狹窄的老年人,幾乎想不到比種菜種花更合適的愛好了。
對此,進行此項研究的Jill S Litt教授也表示:對于尋找可負擔得起、可擴展和可持續的方法來降低疾病風險,種花種菜似乎是一個理想的開始。
腫瘤患者的園藝療法
種花種菜對普通人預防腫瘤與慢性病如此有效,那對腫瘤患者也依舊有效嗎?
而對于腫瘤患者,種花種菜還有一個更專業的統稱:園藝療法
除了上面我們說的有點,身體以及精神方面急需改善的腫瘤患者,如果利用植物栽培與園藝操作活動。也可以達到轉移意力達到增加自信心、減輕病痛的目的。
目前園藝療法屬于一種行為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新的治療方式,在這一治療過程中,植物的視覺效果讓人賞心悅目調節情緒的作用。而且伴隨著植物的生長周期,看看種子經歷發芽、成熟、開花、結果、凋零的生命周期。也能在心理層面上幫助患者正視生老病死、遵循自然規律。除此之外,患者從照顧植物獲得的成就感,以及植物所展示出來頑強的生命力都能潛移默化的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從中獲得成就感。特別是,當勞動成果得到別人的肯定時,會產生明顯的存在感和滿足感,這對情緒低落的患者效果非常明顯。
新手種菜小心得
種哪些菜?
如果向南采光好,日照充足,會更適合蔬果生長,我們平時常吃的西紅柿、黃瓜、辣椒、青菜、韭菜等都是很適合。
如果采光一般,盡量選擇洋蔥、韭菜、小蔥、香菜等等對陽光要求不高的佐料菜,實用又百搭。
如果采光不好,或是種在室內就更建議選擇絲瓜、豆芽菜、空心菜、萵筍等耐陰的植物。
同時,陽臺種菜盡量不要選擇黑色花盆——黑色的容器更容易吸熱,對很多植物的根系發育很不好。如果不想買花盆,家里的塑料泡沫生鮮盒也可以用來“廢物利用”。
參考文獻:
種花種菜,有助降低癌癥風險—論文—科學網 (sciencenet.cn)
https://doi.org/10.1016/S2542-5196(22)00303-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