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惡性腫瘤而言,通過手術進行治愈性切除是最為理想的辦法。為了達到更好的手術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復發風險,可以采用的一個策略是術前新輔助治療,通過化療和免疫治療等降低腫瘤負荷,然后再進行手術治療。
有的時候,術前新輔助治療的效果很好,手術切下來的病灶已經沒有活的癌細胞了,這就讓人們開始思考:患者還有必要挨這一刀嗎?
腎細胞癌的治療
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治療一般有下面幾個治療策略:
一線治療藥物組合
- 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聯合CTLA-4抑制劑伊匹木單抗
- 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藥阿西替尼
- PD-L1抑制劑阿維單抗聯合阿西替尼
二線治療藥物組合
- 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
- 多靶向小分子抗癌藥物卡博替尼
- 多靶點抗血管生成靶向藥舒尼替尼
很長時間以來,通過手術進行癌細胞減滅術是備受推薦的。但有臨床研究表明,單一的免疫治療效果并不差。有的患者盡管影像學檢查還有腫瘤病灶,其實切下來已經沒有活細胞了,屬于完全病理緩解。
下面我們一起看一個案例。
手術有必要嗎?
一名48歲的白人女性,由于頸部腫脹和壓痛,在醫院檢查出來甲狀腺腫塊,為此她進行了右側甲狀腺葉切除手術,病理顯示是透明細胞轉移癌,原發灶是腎臟。
活檢甲狀腺和峽部的病理切片顯示轉移性透明細胞腎癌
這個患者接受了腹部和骨盆的CT檢查,結果顯示右上腎臟有個腫瘤,下腔靜脈有個轉移性淋巴結。骨掃描顯示左髖臼有轉移灶。她開始接受PD-1抑制劑聯合阿西替尼的治療。
患者每天兩次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藥阿西替尼,每次5毫克。每三周注射一次PD-1抑制劑,每次200毫克。骨的損傷則使用地諾單抗。在治療的第一個月、第四個月、第八個月后的檢查時,發現腫瘤對治療的應答很好,病灶顯著縮小。
但是,在治療第九個月的時候,患者對阿西替尼出現了不耐受,出現了疲勞、肌肉酸痛、血壓高。為此她把阿西替尼的劑量降低為3毫克。一年時間之后,經過CT、核磁和骨掃描等系統檢查,沒有發現任何轉移性證據,整體屬于臨床部分緩解和病情穩定。
手術后的病理沒有存活的癌細胞
為此,這個患者接受了細胞減滅術,右腎進行了根治性切除。切除的腎臟腫塊顯示有一個4.5厘米×4厘米的疤痕,但是沒有存活的癌細胞,淋巴結活檢也是陰性。
手術之后這個患者停用了阿西替尼,但是繼續使用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計劃再使用一年時間。手術之后五個月,重復的影像學檢查和骨掃描沒有再發現新的病灶或轉移,沒有術后并發癥或新的淋巴結腫大。截止受訪時,她的病情依然穩定,已經接受了26個療程的PD-1抑制劑藥物。
討論和啟示
盡管影像學檢查還有病灶,但是患者的腫瘤切除下來屬于完全緩解,已經沒有存活的癌細胞了。這讓給我們思考:如果治療后通過影像學發現的病灶,到底切不切?
一些研究表明,對于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而言,去接受手術切除的獲益有限,但是新的ASCO指南還是建議通過手術或姑息療法去除大部分腫瘤負荷。研究者提出,在免疫療法、靶向藥物治療的時代,對腎細胞癌等細胞減滅術還有沒有必要?手術會造成腎功能喪失,尤其是對于老人,手術后的生活質量較差。
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治療情況與主治醫生溝通。是否進行手術,很多時候可以結合患者的年齡和所患的疾病等綜合考慮。在沒有明顯獲益可能性的前提下,不一定要著急切除相關臟器,往往有的時候切除下來的臟器只有很小的一個病灶,里面還沒有活的癌細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