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癌度患者社群中,經常會出現全陰性的基因檢測報告,這意味著患者只能選擇化療或免疫治療。雖然免疫治療已經成為主要的治療方案,但相比靶向藥而言,免疫治療缺乏靈活性。例如,靶向藥可以通過加量、脈沖等多種方式進行治療,并且可以與化療交替使用,以延長其耐藥性。那些長期存活的患者中,大多數從靶向藥中獲益很大。
由于特定基因的特定變異,人體細胞會出現惡性增殖,也就是惡性腫瘤。基因突變對于惡性腫瘤的形成很重要,關鍵在于您是否能找到驅動腫瘤發生的突變。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一個案例:當出現ALK基因的缺失突變時,靶向藥是否仍然有效。
基因檢測確定了ALK 基因的缺失
ALK基因突變
ALK基因突變因為靶向效果優異,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被稱為“鉆石突變”。ALK基因突變主要表現為融合突變,即該基因與其他基因融合形成的異常基因導致肺腺癌的發生。
相比融合突變,ALK基因的缺失突變非常罕見,只占ALK基因激活突變的萬分之一。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基因突變都可能被忽略,或者被認為無關緊要,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我們在進行基因檢測時,要選擇大型基因檢測機構,避免對這種少見的基因突變類型做出錯誤的分析和解讀。
見識ALK基因的缺失突變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患者,最初在左下肺葉出現了一個2厘米的病灶。12年后,他除了左肺門、縱膈和鎖骨后淋巴結腫大外,還出現了惡性胸腔積液。細胞病理學檢測結果確認為肺腺癌。
通過對原始病灶和轉移病灶進行免疫組化檢測,發現ALK強陽性表達。為了進一步驗證,兩個樣本被送去進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除了ALK基因重排外,還存在ALK基因內變化,主要表現為ALK基因序列的丟失。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基因變異情況。
病理檢查和靶向治療的緩解情況
ALK基因剩下的一部分序列仍然存在并且發生了融合。那么問題來了,接受靶向治療的患者是否能夠從中受益呢?起初,患者接受了每天兩次600毫克的ALK第二代靶向藥阿來替尼治療。由于出現了肌肉骨骼不良反應,藥物劑量減少至每次450毫克。然而,這個劑量竟然有了神奇的效果,病灶逐漸消失,最終達到了完全緩解的臨床狀態,這種狀況持續了23個月。
討論和啟示
研究者認為腫瘤事件的真正驅動力是ALK基因內部序列信息的缺失。這提醒我們要仔細分析檢測報告,即使是那些從ALK靶向治療中獲益的患者,如果ALK基因內部發生了變異,例如非移碼缺失突變,是否也會引發對靶向藥的耐藥問題,對后續治療提出挑戰?我們將及時跟蹤最新國內外報道,第一時間為大家提供編譯。
對于ALK患者而言,靶向藥通常能夠持續一段時間,這無疑是幸運的。然而,PD-1抑制劑往往對這個群體無益,因此采用靶向治療、化療等策略通常是更好的選擇。因此,我們必須注意ALK基因本身的變異,以確保最佳治療效果。
歡迎大家關注癌度,將您的檢查報告提交給我們免費解讀。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