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晚期癌癥的患者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很想治愈腫瘤,但是目前看無法治愈,我很想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質量,而腫瘤治療可能帶來很多不適,那到底應該怎么辦?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所以我只能基于自己的認知來嘗試回答。
我曾設想過自己身患惡性腫瘤,因為平均每個中國人的終身患癌率超過了1/5,自己雖然是腫瘤科醫生,不吸煙不飲酒無不良嗜好,但是仍然有不小的概率罹患惡性腫瘤。
如果是治愈率高的腫瘤,我肯定會按照指南和平生所學盡可能給自己制定一個好的治療方案,找一個靠譜的外科醫生非常重要(中國好的的外科醫生價值可能被明顯低估)。
但假如真的是希望很渺茫的癌種和階段,注定會死亡,我該怎么辦?
首先,我想的很明白,我的主要目的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以及盡量保證有自由的時間支配(而不是躺在住院病房或床上),用以陪伴家人以及做自己想做的事。
01
我一定不會輕易的放棄化療,因為哪怕化療有毒副作用,這也是常見轉移性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很可能延長我的生命。
如果足夠走運,單靠化療就可能讓晚期腫瘤活過5年,盡管概率低于5%甚至3%,但總比中獎的概率高得多。
當然,如果運氣不好,化療后腫瘤會繼續生長,這也并不少見。
02
如果我所患的晚期腫瘤,采用靶向或免疫治療的效果明顯好于化療,我會優先選擇這些治療方式,失敗后再考慮化療。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癌癥類型都可以靶向和免疫。
03
在標準方案的一線化療和二線化療失敗后,我知道繼續化療能獲得的療效非常有限,且那時候我的體力可能明顯下降,化療帶來副作用也會增大。
所以,在兩種化療方案都失敗,我極有可能不會嘗試第三種新的化療方案,因為即使進行,有效率不會超過5%。除非特殊情況下,比如一線和二線化療失敗之后,我的體力狀態還非常良好,也許會嘗試。
04
如果我剛診斷晚期惡性腫瘤時,我的體力狀態已經明顯下降或者年齡很大,我會選擇盡可能損傷小的方案,比如選擇化療時會首選單藥。
05
如果需要做基因檢測尋找更多的靶點和治療方案,我會找靠譜的基因檢測公司,比如華大基因和泛生子、燃石或思路迪之類,進行NGS測序,尋找更多的靶向和新型免疫治療的機會,如果有適合的臨床試驗,會考慮積極加入。
但注意,我也清楚的知道即使進行了資費的NGS測序,大多數情況也找不到靶點,即使找到,也通常只能延長數個月到1年的生存期,而且花費昂貴。
所以我會量力而行,不會去盲目選擇花費很高的治療措施,而是必須知道獲益和風險,才進一步考慮。
06
我的生命很可能只有1-3年,因此我不想遭受太多痛苦,在我看來,生活質量其至比活的更長還要重要,好好的活3個月比痛苦的活6個月更好。
所以如果化療或其它治療帶來的毒副作用很大,我會果斷的減量,大多數情況下減量后副反應就會明顯下降。
如果減量還不好轉,我會直接停止。因為我認為生命的質量比長度更重要。
07
我所選擇的化療方案會采用標準權威的方案,同時也是最簡便的方案,不需要長時間呆在醫院輸液的那種。
作為專業醫生,我知道絕大多數化療方案輸液1~2天就夠了,并且很多情況下不需要住院,門診輸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腫瘤的大部分化療方案,都可以做到。
只是很多人誤以為化療很可怕,需要長時間住院輸液,其實并不需要。
這樣我會有更多的時間舒適的呆在家中,有家人陪伴,這比呆在醫院的感覺好太多,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我的家人也希望能名在家里而不是在病床陪床,其實很累。
08
我會非常注意自己的體重,每3~5天就要檢測一次,并很注意營養補充和體力狀態,因為我想有足夠體力做事情,比如和我的家人一起開車去各地景區游玩,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我還沒有去過。
09
我是個怕疼的人,如果出現任何腫瘤相關疼痛,我會很樂意使用各種不同強度的止痛藥包括毒麻類止痛藥來控制疼痛,肯定不會像某些病人習慣性的拒絕服藥并愿意忍受疼痛。
10
剛診斷后,開始的一線化療是最可能起效的化療,如果起效,經常會有一個還算比較長的疾病控制時間,有時候甚至可以超過1年,這個時光是最寶貴的時間,我會好好規劃,盡量不留遺憾。
11
當我有乏力等癥狀時,我可能會考慮服用中藥或西藥改善食欲和體力。但是不會花很多錢在這些藥物上。
實際上有很多價格昂貴的食品一直舍不得品嘗,很多非常舒適的酒店沒有住過,我寧愿把錢花在這些上面。
12
我會盡量擺正自己的心態,要好好的睡覺,不會天天抱怨自己為什么得晚期腫瘤,老天為什么如此不公,甚至焦慮的睡不著覺。
原因很簡單,這些抱怨和焦慮一點用都沒有,反而影響我的體力和生活質量。如果我確實焦慮無法好轉,我會服用抗焦慮藥物。
13
最后,假如真的到了終末期,已經病入膏盲,難以進食和活動,我其實希望這段時間盡快過去,我不會去選擇ICU、通過呼吸機等高級生命支持來強行延續生命這只是延續我的痛苦。
我更期望能安然一點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雖然我是無神主義者,但那時候也會希望真有天堂,并希望我的所作所為能有資格能夠進入。
以下是網友的留言,我節選一部分放上來:
01
我是晚期乳腺癌大器官轉移的患者,治療的各種罪我都嘗遍了,假如我再次出現不可逆轉的問題,我選擇不再受罪,只要不疼痛就行,都無效,我就放棄反正我不愿意茍活。
02
只有經歷的人才知道痛苦有多少,醫生說的只能參考,人的身體不適鋼鐵,放化療、靶向哪一項不是副作用挺大。
我爸爸今年76歲,腦轉臥床了,沒有靶向藥可吃,征求個人意見,決定不繼續放化療受罪,至少現在不痛苦。
03
我是經歷5年化療的癌癥患者,奔走過好多家北京三甲醫院,我是真的晚期患者,就我自己的經歷,這篇日記寫的太到位了,太經典了!
不過,我最后選擇了中醫藥治療,至今,我的生活質量很好!
04
家人不幸患癌,讀了很多相關的文章,這篇文章真的最誠懇,而且設身處地的站在患者以及家屬的角度立文,文中的場景、病人的感受、家屬的處境……真的無一不令人動容。沒有煽情的話,讀完卻不禁淚目。
05
其實是可以中醫藥治療的,現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癌癥患者,而在實際中也讓很多人活了下來!
06
我父親55歲腎癌,64歲肺癌,確診后,除了必要的切除外等治療外,一直采用中醫治療,到目前已經整整8年了。
對于不能治療,或者治療效果差的,我建議還是選擇保守治療(中醫藥),讓親人更多享受在家的自由生活。
晚期說明身體已經疲憊到一定程度了,需要接受接納,浪費財力時間都是無用功, 身體受罪不說,心靈也受煎熬!
還有很多很多,有的說明自己家屬患癌的病情,想要尋求救治的;有的表明自己癌癥身份,說明自己感同身受的;有的說明自己治癌心路,讓大家引以為戒的……
而這些揭示了在腫瘤診療中的生命倫理問題。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這句流傳世界醫學界的名言提醒我們,有的疾病治不好,但是我們總是可以去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時刻都要給患者和家屬以關懷和安慰。
治療的目的是控制和減小癌癥對生命的危害,把癌癥當作一種慢性病,讓患者與之長期安全地共存,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質量,而不是得了癌癥一定要斬草除根,即便賠上了老本也在所不惜。
讓癌癥患者與癌“和平共處”,這便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癥觀念的一種根本轉變,帶癌生存不僅是可能的,也是現實的。
延伸閱讀——中醫有效預防腫瘤復發與轉移
腫瘤的發生在于臟腑功能的紊亂,腫瘤的形成過程是機體內部邪正斗爭相互消長的過程。
臨床大多由于機體的正氣虧損,然后外邪乘虛侵入,致使機體氣滯、血瘀、痰凝等一系列病理結果,人之正氣具有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同時具有抵御外部之能力。
也就是說,在人體內環境的穩定性及機體內外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精神狀態不佳或本身遺傳基因存在缺陷時,外界的物理、化學、生理等各種致癌因子在人體內起作用,使正常細胞發生突變,導致腫瘤的形成。
所以,中醫藥治療不只是局限在縮小腫塊、消滅腫瘤細胞本身,更是從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相協調的全身情況來考慮。
通過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和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改變適合腫瘤生長的身體“土壤”。
從而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提高肌體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功能,平衡陰陽,激發人體自身正氣,達到強身壯體、祛除病邪、抑制腫瘤發展擴散、緩解病情、延長生存期的目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