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以“馭精準·聚新勢·預未來”為主題,“2023復旦精準醫學國際高峰論壇(FSPM)暨復旦中山醫院分子病理中心年會”在上海盛大啟幕。
在開幕式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的重點攻關計劃-復雜疾病演進的時空整合組學研究項目正式啟動,計劃在研究轉化方面,將開展特定疾病多組學應用示范及真實世界研究,臨床應用方面,則是重點從篩、防、診、治、管全面覆蓋,降低疾病負擔,讓“優質醫療觸手可及”。采用多組學“聯合作戰”實現研究轉化,打造“醫、研、產”閉環模式,解決“卡脖子”問題。
政府、科研院所、醫院、高校、創新企業五力聯動共推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智慧破局,創新引領,力爭為新時代衛生健康事業再添合作新范式。
2022年11月18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攻關任務涉及診療技術、創新藥物、醫療器械、醫療設備等領域,已和60多家國內企業簽約90余個項目,共同進行科技攻關。
但疾病演進是一個復雜、多系統的時空過程,從發生、發展到預后,涉及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等多個層次,需要借助精密儀器、生命科學等先進的現代技術與設備,以人為本、綜合觀察、整體把握、時刻探索,才能針對疾病開展精準治療。基于本次時空整合組學研究項目,推進醫政教研企的深入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搭建協同創新模式,打通科技與產業轉化的通路,最終造福于患者。
由復旦中山精準醫學中心、復旦中山分子病理中心協辦,“2023復旦精準醫學國際高峰論壇(FSPM)暨復旦中山醫院分子病理中心年會”邀請到國內外病理學專家、臨床專家、技術公司科學家參與專題分享與話題研討,助力解決生命健康領域的基礎理論及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等問題。本次會議為期兩天,參與專題分享及研討的國內外專家學者近150人,線下參會人員超400人,線上多平臺聯播觀看人次突破83萬人次。
以構建多學科、多領域融合的創新型精準醫學交流平臺為愿景,“2023復旦精準醫學國際高峰論壇(FSPM)暨復旦中山醫院分子病理中心年會”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主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加緊密的合作,因此,本次論壇設置了“主會場-國際論壇”“新技術·新方向專場”“新技術·新方向沙龍”“規范化指南宣講會專場”“罕見病及罕見腫瘤專場(Post USCAP/ENETS)”五大專場破壁醫療圈,開啟又一輪的頭腦風暴。
樊嘉
中國科學院院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作為大會主席致辭指出,當前正處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其中,科技創新將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撐。醫療工作者既要著力推進醫學科技進步,也要積極推動創新轉化,讓更多科研技術成果服務于醫療,進而惠及更多的患者。
卞修武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大會榮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致辭中提出,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生物大數據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檢測和人工智能輔助病理診斷等技術發展應用,臨床醫學發展將邁向精準診療時代。精準醫學體系下的理念與落地實踐,也將賦能我們從頂層設計到臨床診斷方方面面。
大會開幕式環節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院院長湯其群主持。
以會議召開為契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將凝聚多學科、多領域、多技術的專家,聚焦精準醫療前沿研究,通過發揮平臺優勢和資源優勢,推進臨床精準醫學的研究開展,促進臨床轉化,致力于為每位患者制訂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
為精準醫學事業發展提出新思路,本次大會執行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紀元教授分享道:“新時期下,國內精準醫學事業得到了高速發展,我們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通過會議論壇聚集醫教研企多方,發揮各自最大優勢,我們或許能夠釋放精準醫學更多的發展空間,推動臨床診療事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執行主席 紀元
而利用分子水平的各種組學數據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疾病發生的潛在風險,精準醫學有可能使當前的醫療體系發生本質性變化,從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到對正常個體的健康保障,使醫療關口前移。精準醫學的技術體系還能為罕見病研究困境提供了理想的解決方案,成就他們特殊的精彩人生。
2023FSPM
馭精準·聚新勢·預未來
通過融入預防、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全鏈條的服務中,精準醫學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先進的分子檢測技術、生物信息技術與大數據科學融合發展應用,卻也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倫理問題與醫學探討。在精準醫學高質量發展的洪潮中,越來越全面科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完善的臨床實踐,終將會解決或優化問題。
生命美好而珍貴,希望通過精準醫學領域的蓬勃發展,讓我們攜手邁向嶄新而智慧的未來。
來源:洞見分子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