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摘要
患者,男,76歲。2015年10月于外院體檢發現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19ng/ml,2015年10月21日就診于我院泌尿外科,查PSA 17.590ng/ml;盆腔磁共振(MRI)示(圖1)前列腺體積稍大,大小約4.7cm×3.1cm×3.6cm,左側外周葉內可見結節樣異常信號影,大小約2.2cm×1.6cm,邊界欠清,考慮前列腺癌。全身骨顯像未見異常。2015年10月26日行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檢示(圖1-2)(左外腺)前列腺增生癥,局灶低級PIN,(右外腺)前列腺增生癥,背景中見小灶高分化前列腺腺泡細胞癌,Gleason評分3+2=5。
圖1 2015年10月23日放射治療前盆腔MRI
圖2 2015年10月26日前列腺穿刺活檢病理
【臨床診斷】
前列腺腺癌(T2N0M0,Ⅱ期,中危)。
【治療過程】
根治性放療:2015年11月6日行前列腺癌根治性調強適形放射治療,考慮患者病灶局限于前列腺內,76歲高齡,為提高生活質量,放射治療范圍為小靶區照射,不良反應輕,故不予盆腔預防照射,靶區包括前列腺及雙側精囊,腫瘤照射劑量72Gy/40f/8w。
同步內分泌治療:放射治療過程予以“比卡魯胺50mg口服,1次/日+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3.75mg皮下注射,1/4周”內分泌治療。
療效:2015年12月29日放射治療結束復查(圖3)PSA 0.088ng/ml,睪酮12.25ng/dl,提示治療有效;2016年5月27日復查PSA<0.079ng/ml,2016年12月28日復查PSA 0.052ng/ml,2017年7月復查PSA 0.01ng/ml。考慮疾病控制良好,故停止內分泌治療。2018年6月復查PSA 0.004ng/ml,睪酮89.75ng/dl。放射治療后隨訪至今無排尿困難,無尿頻、尿急、尿痛及血尿膿尿,無發熱、腰痛、骨痛等,生活自理、健體娛樂活動正常,生活質量高。
圖3 2015年12月28日放射治療中復查盆腔MRI
病例分析
(1)患者明確診斷為前列腺癌(T2N0M0,Ⅱ期,中危組),因患者盆腔MRI提示腫塊局限于前列腺內,因此T分期為T2;中危因素包括PSA 10~20ng/ml。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Ⅱ期患者預期生存期大于等于10年,可選擇放射治療聯合全雄激素阻斷內分泌治療或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該患者無其他基礎疾病,預期生存期大于等于10年,首選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患者76歲高齡,為提高生活質量,放射治療范圍為小靶區照射,不良反應輕,可耐受,有效控制病情。
(2)隨著前列腺癌診斷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前列腺癌在早期即被確診。然而,在確診為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中,部分患者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耐受手術,而他們的腫瘤分化程度可能較差,分期偏晚,采取等待觀察處理的方式肯定不合適,這時可采取與手術治療效果差不多但創傷小、能耐受的治療方法——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指應用放射線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人們很早發現,當用放射線照射癌細胞時,癌細胞會慢慢死亡。30年臨床實踐證明,足夠劑量的放射治療(至少70Gy以上)可以有效控制前列腺癌,達到與根治手術相同的療效。
參考文獻:
《前列腺癌病例精解》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