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診療上的“三早”政策,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惡性腫瘤的診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針對惡性腫瘤防治要求,我們也是將腫瘤防治的戰線向前進行了大幅度的推移,將針對腫瘤的“三早”改變為“四早”,即增加了“早期預防”的項目,這可不是單純一個文字項目的增加,而是徹底改變了腫瘤從診治向防治轉變的理念。
說到腫瘤預防,我們首先就需要知道哪些是腫瘤發生的相關因素,由此才可能對腫瘤的預防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措施。細數一下我們身邊那些常見的致癌物和致癌因素,多數都是那些在吃吃喝喝上的坑,這也成為惡性腫瘤預防的主要方向。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是全球致癌物研究領域最權威的機構。目前,IARC發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已有超過一千余種物質,IARC將致癌物分為四類,每種類別的致癌物都有明確定義。
1類致癌物,共計有121種,主要包括那些對于人類具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試驗中均有足夠的證據證實其致癌性。2A類致癌物,有89種,這類物質可能對人類會產生致癌性。2B類致癌物,則是屬于可能對人類有致癌性的物質,其致癌性證據有限,在動物實驗中證據足夠。3類致癌物,則是目前尚無法分辨是否具有致癌性的一類物質。其實,不論是致癌物中的哪種類型,對于人類致癌性都具有著危險性,也是我們防治的重點。
隨著人們對腫瘤疾病認識上的不斷提高,我們對于身邊的致癌物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些致癌物已經是惡名遠揚了,但是,有的致癌物卻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卻真實的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含酒精飲料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對肝臟具有直接的損害作用,也是主要的致癌物,可以導致多種腫瘤的發生,包括肝癌、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
常見于發霉的堅果、糧食、變質的食用油中存在的黃曲霉毒素也具有著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黃曲霉毒素的攝入幾乎與肝癌的發生直接相關。生活中要科學、及時的清洗或更換米箱、油壺、粘板、木筷等物品,避免飲食上的污染。
熏肉、臘味、紅腸等加工肉類以及中式咸魚也是一類致癌物。這些食物制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經過人體轉化后成為具有致癌性的亞硝酰胺類化合物。這也是結直腸癌、鼻咽癌發生風險提高的主要因素。
豬肉、羊肉、牛肉等這些紅肉,其消費量在近年來逐漸提高,其中的糖分子直接影響了人體免疫,導致慢性炎癥發生,長期發展則具有促進腫瘤發生的危害,是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屬于2A類致癌物。
煎、炸、熏、烤等食物中產生的苯并芘、多環芳烴、雜環胺等則是名聲顯赫的一類致癌物,其引發的致癌風險估計無人質疑。
在我國至少約有50%的人合并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這也是導致胃病、胃潰瘍甚至是胃癌、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的主要原因。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我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直接相關。分餐、公筷、公勺,注意手衛生,改變衛生習慣則是降低或者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幾率的主要因素。
說起“喝茶會致癌”“喝咖啡會致癌”,這個還真的與茶和咖啡無關,其主要的原因歸結于熱飲超過了65℃以上,已經被納入2A類致癌物,其主要的危害在于引起慢性炎癥甚至誘發食道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