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聽“TA”說 | PFS 28個月!PVTT肝癌患者獲得長期高質量生存

    肝細胞癌(HCC)占原發性肝癌的90%,肝癌易侵犯門靜脈系統形成門靜脈癌栓(PVTT)。40%~90.2%肝癌患者初診時發現門靜脈主干或分支有癌栓形成,自然中位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經動脈化療栓塞(TACE)是不可切除HCC治療的重要治療手段。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目前“介入+靶向+免疫”的治療模式已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且頗具前景。本期分享的這例HCC(BCLC C期,CNLC IIIb期,門脈癌栓Vp4型,Child-Pugh A級)患者,采用介入聯合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的綜合治療方案,帶來無進展生存期(PFS)28個月的良好生存獲益。本期病例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蔡鴻杰醫師提供,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郭文波教授點評。

    病例簡介

    患者
    男,75歲

    主訴

    • “體檢發現肝占位1周余”于2020年11月17日就診。

    既往史

    • 患者乙肝病史四十余年,未規律治療;肝功能分級:Child-pugh評級A級,ALBI評級 1級,體能狀態評分:ECOG PS評分1。

    基線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生化:ALT 31 U/L,AST 65 U/L;

    腫瘤標志物:AFP 6044.66 ug/L,CEA 3.55 ug/L,CA125 10.5 U/mL,CA19-9 14.62U/mL;

    病毒學檢查:HBsAg 2316.07IU/mL、HBsAb 1.13IU/L、HBeAg 0.6S/CO、HBeAb 0.02 S/CO、HBcAb12.06 S/CO、DNA(HBV)2.49×10^4 IU/mL

    影像學檢查

    上腹部MR檢查:肝左葉結節型肝癌,腫瘤最大徑9cm,肝右葉子灶;肝門區多發腫大淋巴結,考慮轉移;門靜脈左支、主干癌栓。

    圖1 基線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

    肝左葉病變,考慮彌漫性HCC;肝5、8低增強灶,考慮子灶;門靜脈左支及主干癌栓。

    圖2 基線超聲檢查

    臨床診斷

    肝細胞癌:門脈左支及遠端分支增寬伴癌栓(PVTT,Vp4型)

    分期:BCLC C期,CNLC IIIb期,Child-Pugh A級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療方案

    采用介入聯合系統治療:


    系統治療:自2020年11月25日開始,一直采用阿替利珠單抗1200 mg IV+貝伐珠單抗 900mg IV q3w。


    介入治療:肝左葉病灶:載藥微球栓塞(D-TACE)(病灶主體);肝右葉子灶:常規TACE(c-TACE)(散在數個小病灶)。

    治療經過

    2020年11月25日

    行D-TACE+c-TACE

    2021年1月22日

    復查上腹部MR,與2020年11月22日MR對比,肝左葉病灶強化較前明顯減低,腫瘤最大徑7cm。療效評價PR。(見圖3b)

    2021年2月27日

    行D-TACE

    2021年3月5日

    行c-TACE。

    2021年5月28日

    復查上腹部MR,較前對比,肝左葉病灶強化較前明顯減低,腫瘤最大徑4cm。療效評價PR。(見圖3c)

    2023年3月14日

    復查新增子灶。PFS:2年4個月。療效評價PD。(見圖3d)

    介入聯合系統治療后的相關指標及影像學變化

    • 實驗室檢查

    • 影像學

    圖3 治療前后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比(治療前:圖a;治療后:圖b,c,d)

    • 安全性

      治療期間,未發現明確不良反應。

    2023年4月

    繼續“T+A”方案治療,患者耐受性良好,生活質量良好。

    病例總結

    該患者被確診為HCC(BCLC C期,CNLC IIIb期,門脈癌栓Vp4型,Child-Pugh A級)。決定采用抗腫瘤系統治療+介入治療。該患者自2020年11月25日,一直接受阿替利珠單抗1200 mg IV+貝伐珠單抗 900mg IV q3w。并且,分別于2020年11月25日、2020年12月21日、2021年1月25日、2021年2月27日、2021年3月5日、2022年7月21日接受介入治療。2023年3月14日,復查MR,療效評價PD,PFS:2年4個月,同時肝功能保護良好,耐受性及生活質量良好。

    病例點評

    該患者被確診為HCC(BCLC C期,CNLC IIIb期,門脈癌栓Vp4型,Child-Pugh A級)。有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VI)和門靜脈癌栓(PVTT)是臨床上公認的影響肝癌預后的重要因素。在BCLC C期患者中,相比非mVI/PVTT患者,mVI/PVTT患者的整體OS更短,mVI/PVTT患者的生存現狀亟待改善1,2。對于肝癌伴mVI/PVTT患者的治療,既往主要采用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系統治療。近年來,以“T+A”方案為代表的靶免聯合方案脫穎而出,打破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十余年未有突破的僵局,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全球性III期、多中心、開放性臨床試驗IMbrave150研究結果表明,接受“T+A”方案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mOS)達到19.2個月,中國亞群患者的mOS達到了24.0個月,不良反應可控可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中,MVI和/或EHS的患者比例高達83%。“T+A”方案不僅可延長晚期肝癌患者的OS,且保證了患者高質量的生活狀態3,?。更長的生存期,更優的生活質量亦是醫生和患者共同的目標。目前,“T+A”方案已被國內外指南推薦為HCC系統治療的一線方案。

    近年來,對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療已經從單一治療模式發展為聯合治療模式,研究發現,聯合治療的有效率遠高于單一療法。目前最為常見的聯合方式為介入治療聯合靶免治療。從作用機制來講,介入治療可有效激活腫瘤特異性抗原,讓游走在體內的殘余腫瘤細胞充分“暴露”,與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協同作戰”,改善腫瘤微環境,提高患者的綜合治療結局,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策略。本例患者在經過“T+A”方案+介入治療后,獲得了持久的PFS,同時還維持了良好的肝功能,見證了這一聯合模式的獲益。接下來,患者疾病進展后的治療策略如何制定,也值得進一步思考。相信,隨著“T+A”方案+介入治療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未來將積累更多用藥經驗,從而實現更優的個體化治療,為患者書寫更加美好的未來。

    點評專家

    郭文波 教授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介入科,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 廣州抗癌協會介入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華健康管理學會介入分會委員

    • 廣東省醫院協會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 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肝癌免疫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 主要研究肝細胞癌灌注化療以及栓塞后灌注化療;肝硬化失代償期的介入治療;子宮腺肌病和子宮肌瘤栓塞治療。參與國家自然基金2項,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鏡和廣東省科技計劃基金4項。

    病例提供者

    蔡鴻杰 醫師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放射介入科,醫師

    • 擅長肝癌的介入微創治療和免疫靶向治療;各種良惡性腫瘤的介入治療;各種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療;

    • 目前 以第一助手角色參與HAIC手術200余臺,TACE300余臺;PTCD50余臺,肝腫物消融10余臺;

    • 以第二助手角色參與TIPS手術40余臺。


    END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