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是一種癌癥治療常見的治療措施,至少50%的癌癥患者需要放療。盡管放療被認為是一種局部治療方法,但是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創造出了很多新的方法。硼中子捕獲療法(BNCT)就是其中之一。
一、硼中子捕獲療法的治療原理
硼中子捕獲療法是一種基于硼核反應的技術,如下圖所示,通過中子照射之后硼變成不穩定的狀態,能量在衰變的過程中輻射出粒子。在反應的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伴有少量伽馬射線,殺死癌細胞。
硼中子捕獲療法的原理
硼中子捕獲療法在治療過程需要使用非放射性藥物,將硼積聚在腫瘤細胞內,然后使用中子束照射局部腫瘤組織,引起核裂變釋放大量高能粒子。進而選擇性地殺傷腫瘤細胞。由于上面反應的輻射半徑限制了作用的范圍,所以這個過程可以比較針對性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損害周圍正常組織。
硼中子捕獲療法相比傳統放療有下面的優點:第一是腫瘤細胞中含硼藥物水平比正常細胞高,治療對正常細胞損傷低。第二是傳統放療需要氧氣增強效果,但惡性腫瘤侵襲和增殖快,局部缺氧而影響治療效果,硼中子捕獲療法不受此影響。第三是硼中子捕獲療法可以殺死各個階段的癌細胞,而化療、傳統放療只對增殖周期的癌細胞有治療效果。
目前硼中子捕獲療法在多種疾病進行了研究,包括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原發性和復發性頭頸癌、肺癌、肝癌、乳房外佩吉特病等。在多個一期、二期臨床試驗中,硼中子捕獲療法被評估為多種癌癥的替代療法。但是這個療法的限制因素也有不少,比如硼輸送劑的電池選擇性、輸送方式、中子束和反應堆的照射深度等等。
二、臨床試驗的效果如何?
硼中子捕獲療法的第一個臨床試驗是1951年開展的,用于治療腦膠質瘤。直到20世紀90年代,硼中子捕獲療法的研究才十分深入。臺灣榮總醫院在2010年和2013年用硼中子來治療頭頸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013年至2016年,中南大學湘雅三院對22名黑色素瘤患者進行了硼中子捕獲治療,治療24個月內腫瘤的色素斑明顯減少,治療9個月內進行的病例分析也表明小色素斑沒有擴散,沒有侵入深層皮質層導致轉移和復發,這個結果是非常讓人興奮的結果。
硼中子捕獲療法在黑色素瘤和膠質瘤的臨床試驗
目前來說硼中子捕獲療法還在發展,尋求更好的硼藥物以便能穩定和安全地輸入但是并發癥較少,硼中子捕獲療法主要在下面幾個腫瘤類型里有比較多的研究數據。分別是膠質母細胞瘤、黑色素瘤和頭頸癌。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侵襲性很強的惡性腫瘤,治療的辦法是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等。自1999年以來,已經開展了硼中子捕獲療法治療膠質瘤的臨床試驗,第一項臨床試驗中18名手術后的患者接受了硼中子捕獲療法,耐受性良好,1年生存率約為61%。一般來說正常腦組織吸收硼的能力較差,所以硼中子捕獲療法對腦腫瘤的治療可能是很大的應用場景。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治療難度大且預后較差。常用的辦法是手術切除和淋巴結清掃。第一項硼中子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計劃招募30名患者,第一個患者的25個結節的19個結節在4周內達到完全緩解,8周以后21個達到了完全緩解(全部消失)。日本京都大學進行的研究表明,8個患者有6名獲得了完全緩解,2名患者獲得了部分緩解。
硼中子捕獲療法用于頭頸癌的研究
頭頸癌是比較難以治愈的癌癥,單一療法難以根除病灶。2007年以來圍繞頭頸癌有了一些臨床研究,2007年報道了硼中子捕獲療法治療12名頭頸癌患者,10名患者達到了部分緩解,2名患者無效。后面再次開展的研究表明29個患者,22名可以達到部分緩解,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7.5個月。硼中子捕獲療法可以有效治療局部或復發性頭頸癌。盡管硼中子捕獲療法可以將生存期延長至4年以上,但是不可避免的失敗因素是局部復發,且難以控制。但是圍繞這些問題也正在開展積極的研究。
三、討論和啟示
本文是圍繞2022年的一篇文獻綜述來寫的,也是屬于引用比較高的文獻。不可否認硼中子治療的效果和發展潛力,但是硼中子捕獲療法的關鍵在于如何將硼輸送劑弄到患者的腫瘤病灶內,不同的人體臟器對硼的吸收是不一樣的,比如骨對現有硼輸送劑吸收比較少。如果硼不能實現在腫瘤病灶的集聚,治療效果可能不一定會理想。
由于腫瘤的治療是循證醫學,因為我們在面對一個治療方法的時候需要看目前開展的臨床試驗證據,從目前來看硼中子捕獲療法用于膠質瘤、黑色素瘤、頭頸癌有一些研究。但是并不是網上所宣傳的什么癌癥都可以治療,高效低毒等等夸大詞語。當然我們希望這個治療方法有這種神奇的力量。
后面關于硼中子捕獲療法的最新研究我們會為大家報道,比如這種治療與PD-1免疫治療的組合等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