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和糖尿病似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它們之間存在一定聯系。近期,中國科學家發表重磅研究,為二者之間的致病關系再添實錘!
01:南科大發現:糖尿病促進癌癥發生的重要機制
2023年6月29日,南方科技大學饒楓課題組聯合天津醫科大學趙麗團隊與清華大學王鳳超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Molecular Cell》上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主要揭露了糖尿病促癌的重要機制[1]。
癌細胞的生長、增殖和轉移需要依靠糖分攝入獲得能量。p53基因是抑制癌細胞攝取糖分的關鍵基因,本研究中,饒楓等人發現,高濃度的葡萄糖可以解除p53的這一功能,加快乳腺腫瘤的發生發展。糖尿病水平的血糖濃度 (>8mm) 可以在1小時內強烈破壞p53的穩定性。后續作者又通過小鼠模型研究證實了這一發現。
小鼠模型研究:研究發現與正常飲食組相比,高糖飲食組能顯著加速腫瘤生長,且高糖飲食組腫瘤中的p53水平明顯降低。證實了葡萄糖可誘導p53的泛素化降解,進而促進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入,最終實現加快乳腺腫瘤的發生發展。
事實上,這并不是第一次發現高血糖對抑癌基因的影響。早在2018年,我國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石雨江團隊就發現,糖尿病造成的高糖環境也會影響抑癌基因TET2的活性,從而導致癌癥風險的增加[2]。
這些研究似乎都在提醒腫瘤患者,合理攝入糖類,避免高糖飲食,從而避免體內高糖削弱抗癌能力,合理攝糖更有助于抗癌!
02:危險的相遇:乳腺癌與糖尿病之間的聯系
上述研究證實了糖尿病在腫瘤發生、發展階段起著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而臨床資料表明,在乳腺癌患者中約有20%的人群同時患有糖尿病,其中又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3]。
圖源:攝圖網
癌癥患者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可能與3個原因有關:
1、肥胖。大多數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有一大特點[4]:身體相對肥胖。研究認為肥胖會增加胰島素分泌量,致使血糖升高,誘發糖尿病。
2、腫瘤因素。腫瘤本身會引起糖代謝異常,腫瘤細胞還會通過改變人體激素分泌,從而誘發胰島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3、治療因素。化療藥物本身或其中間代謝產物都可以導致腫瘤患者的肝細胞損傷,從而影響肝臟對葡萄糖的攝取以及影響肝糖原的合成平衡,導致血糖升高[5]。
03:乳腺癌患者:建立“防糖”意識
糖尿病與癌癥都是消耗性疾病,腫瘤患者并發糖尿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誘發多種并發癥,使患者的預后更差。乳腺癌患者應建立“防糖”意識。
飲食上
- 減少精制米、面的攝入,粗糧代替細糧;多吃綠色蔬菜、瘦肉;減少高鹽、過甜和煙熏食物的攝入。
- 吃飯講究順序,比如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 少食多餐。將每天三餐總量分為5-6餐,既保證了一天的總攝入量,又不讓一餐攝入過多,有利于血糖平穩和減輕胃腸負擔。
生活上
運動可以緩解胰島素抵抗,幫助降低血糖。乳腺癌患者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輕柔運動。
治療上
腫瘤患者定期監測血糖,一旦發現“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的典型糖尿病癥狀,應盡快前往醫院檢查,制定適合自己的降糖方案。如果醫生建議用胰島素,別排斥,該用就用,讓血糖盡早回歸正常范圍。
04: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建立“控糖”意識
對于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腫瘤患者,癌癥治療期間血糖的波動會跟平常很不一樣。例如,一些治療藥物的使用,可能會讓血糖升得更高;放化療的副作用會導致的食欲差、吃不下東西,可能會容易導致低血糖[6]。
建議腫瘤患者在治療中應加強對血糖更高頻率的監測,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調整藥物或者胰島素的使用量。
END
糖尿病是促癌發生也是促癌進展的推手,而腫瘤患者作為糖尿病“偏愛”人群,更需盡早做好預防,包括健康飲食、勤加鍛煉、作息規律及定期檢查,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糖尿病自然就不敢“亂來”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