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都是一樣,我寫了我父親患膽囊結石被醫生推薦過度手術,朋友的母親患腎囊腫被當地醫生推薦過度手術,現在是我鄰居,診斷肝血管瘤,也被推薦過度手術。
這位鄰居和我差不多同齡,受過高等教育,也難以分辨醫生的謊言,還是老樣子,醫生告知肝血管瘤有破裂等風險,有手術指征。而實際上,她的肝血管瘤沒有任何癥狀,直徑5.6cm,完全沒有手術指征。
令人吃驚的是,她看的是我熟悉的一家非常知名的三甲醫院,在北京都屬于醫德醫風相當良好的醫院,但仍然避免不了被推薦不需要的手術,別的醫院的情況,我覺得只會更堪憂。
再說一次,學習常見疾病的基本常識和手術指征很重要,可以減少被過度手術的風險,盡可能避免受害。做手術前,多問和學習,看看自己有沒有手術指征,而不是醫生一告知風險高就焦慮和害怕。
今天還是以問答的形式給大家介紹下肝血管瘤的基礎知識和手術指征。
1、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之一,是肝臟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增生導致,通常無癥狀,經常在體檢做檢查時發現,大多數都無癥狀且體積較小,多為單發且在3cm以下,也有10cm以上,甚至20cm以上的案例,最大的可以達到50cm。
通過B超、CT或核磁來明確診斷,但通常不建議進行穿刺活檢,因為存在出血風險。
以下分別是肝血管瘤的示意圖、B超、核磁和CT的圖像:
注:肝血管瘤可大可小,最后一張肝臟增強CT顯示的是肝臟巨大血管瘤(10cm以上)。
2、 肝血管瘤的發生率?
各個文獻報道不一,差別較大,一般認為在所有人群中,大約3-20%的比例,成年人的比例較高,女性更為多見:女性和男性患肝血管瘤的比例在4.5:1到5:1之間。
肝血管瘤通常不引起癥狀和體征,絕大多數人是因體檢時無意發現,并且可以終生攜帶但不影響健康。
3、 肝血管瘤可能導致的癥狀?
肝血管瘤的癥狀和位置、大小相關,通常直徑越大,癥狀越明顯,風險也越高。位置越靠近肝臟邊緣,當長大后,越容易壓迫鄰近的器官,比如胃。
常見的癥狀包括:腹部疼痛、腹脹和腹部不適,當肝血管瘤直徑超過10cm,大約2/3的患者會出現腹部不適癥狀。最危險的并發癥是血管瘤破裂(有文獻報道血管瘤破裂的概率是1.2%)。
巨大肝血管瘤更容易出現破裂,有文獻顯示破裂時有9%可能出現嚴重并發癥,1.4%左右的死亡率,但肝血管瘤的手術同樣會有17%的術后并發癥,也有極低的死亡率,大約數百分之一。(補充,小的肝臟血管瘤也有破裂風險,但一般都是大的血管瘤破裂,有文獻顯示破裂的肝血管瘤的平均直徑是11.2cm·)
4、 肝血管瘤的手術指征?
目前的共識,無癥狀的肝血管瘤患者,預防性的手術通常并不推薦,觀察即可。
手術的指征主要有三條:肝血管瘤合并疼痛等癥狀、肝血管瘤出現破裂等合并癥、肝血管瘤出現快速增大(因為擔心是影像誤診,實際是血管肉瘤或別的惡性腫瘤,所以要考慮積極手術)。
目前有治療肝血管瘤的方式有多種:外科手術切除和 介入栓塞術較為常用,射頻消融和放療也可以考慮,在一些特殊情況,極其巨大或彌漫的肝血管瘤,需要考慮肝移植。
所以,按照目前的觀念,我的鄰居是5.6cm的無癥狀的肝血管瘤,同樣不需要考慮任何手術或其它治療。
5、肝血管瘤如何進行隨訪復查?
對于無癥狀的肝血管瘤,在初始診斷之后,建議肝臟B超在6月和12月各做一次,如果沒有增大,就可以停止繼續隨訪。但是如果出現相關性癥狀需要及時復查,當進行雌激素治療、或者出現懷孕的情況,都可能導致肝血管瘤變化,也要定期復查。
另外,如果肝血管瘤直徑≥10cm,即使沒有癥狀,建議每年一次超聲檢查。
總結:
1、 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甚至可能達到20%的發病率,女性明顯多于男性。
2、 大多數肝血管瘤體檢時發現,經常是單發且小于3cm,可以長期不變,無需治療。
3、 肝血管瘤的手術指征是:合并癥狀、出現并發癥、體積快速增大。
4、 懷孕和使用雌激素治療可能影響肝血管瘤,需要加強復查。
最后,還是那個建議,膽囊結石、腎囊腫、肝血管瘤、甲狀腺結節等常見疾病的患者,去看外科可能會被過度夸大風險,然后推薦手術切除或介入治療,這就是屬于過度治療。
每種疾病都有手術指征,肝血管瘤也有推薦的觀察和手術指征,建議有明確指征后再考慮進行外科切除術或介入栓塞等治療。
(最后,肝血管瘤還有很多細節的知識,甚至也有很多爭論的地方,內容太多,不適合普通讀者,本文不再詳述,僅供參考)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