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咨詢過腫瘤科醫生,或者是在腫瘤科就診過的患者、患者家屬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那就是醫生都會要你提供患者的病理學檢查報告單。
有的時候,患者和家屬會因為臨床初步診斷出腫瘤疾病而急于盡快治療,但是,醫生那面卻要求患者需要繼續增加一些病理學檢查的內容,這也使得患者和家屬有了一些疑惑,或者是不解。
腫瘤的病理學檢查到底是在做一些什么內容,這樣的檢測結果對于臨床醫生判斷、實施治療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其實,在很多人的心里還是對腫瘤病理缺乏一個根本的認識,在臨床腫瘤診療的過程中,我們習慣性、形象的稱呼其為腫瘤界的“終審法官”。
所謂的腫瘤病理學診斷是指通過手術切除、內鏡活檢、粗針、細針穿刺、胸腹水、痰液等收集的脫落細胞等方法獲得的人體組織、細胞,借助顯微鏡以及一系列的病理學檢測工具、技術對樣本進行一系列的處理和觀察,從而對患者的疾病進行病因學、發病機制、形態結構、功能、代謝和遺傳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闡明疾病的本質,為疾病的診療提供依據,尤其是對于腫瘤性疾病而言,也是疾病診斷中級別最高的“金標準”,因此也被稱為腫瘤界的“終審法官”。
對于腫瘤的病理學診斷而言,其技術、手段、方法多種多樣,各自有著不同的適用范圍,診斷的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極其嚴謹、消耗時間的過程,這樣就需要患者、家屬,甚至是醫生們在這樣的過程中要耐心的等待,在病理診斷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是具有著嚴格的規定和流程的,操作也是一環扣一環。
說到腫瘤的標本取材,一般分為組織學、細胞學兩大類,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手術切除的腫物組織學標本,對于脫落細胞學標本則是以痰液中查找腫瘤脫落細胞最為熟悉。不論是哪種標本,對于病理學標本的采集和處理都是至關緊要的,這畢竟是獲得正確診斷的第一步和基礎保障。
標本的收集要求完整、及時、并且要對標本實施妥善的處理,再經過一系列的標本加工、固定、染色等處理環節,最后實施對標本進行顯微鏡下的形態學觀察。這樣就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一個初步的印象和方向。
說到細胞病理學檢測,大家馬上會想到宮頸細胞學檢測,這也是一項特殊部位的細胞學檢查技術,目前主要以液基薄層細胞學(TCT)技術為主。此外,在痰、胸腹水、尿液、肺泡灌洗液等樣本檢測上也具有著一定的優勢。
組織學檢查中的石蠟切片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也是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診斷技術,其制片過程較為繁瑣,耗時也較長,一般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獲得結果。但是其結果清晰,切片和標本可以長期保存,并具有可以實施遠程會診等優勢。
免疫組化也是病理診斷上的常用技術,主要是借助于酶、熒光素、同位素、 金屬離子等抗體顯色劑,通過抗原、抗體之間特異性反應實施的定位、定性或定量檢測。其檢測中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定位準確、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等特點。
在臨床上可以協助判斷蛋白表達層面的客觀證據,判斷腫瘤的良惡性、確定腫瘤來源、鑒別腫瘤類型、亞型、分化方向、腫瘤分級、預后判斷、發現微小轉移灶等具有廣泛應用。近年來,免疫組化還應用于靶向藥物腫瘤靶標測定、腫瘤藥物預測、篩選等作用。
分子病理學診斷是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對腫瘤組織、細胞實施從基因水平上的檢測,確定細胞和組織的分子遺傳學信息,這對于病理診斷、分型、指導靶向治療、預后判斷具有著主要的意義。
對于臨床腫瘤學的診斷而言,單純意義上的形態學觀察結果顯然是遠遠不夠的。現代腫瘤學的病理診斷還需要結合特殊的診斷設備、技術和手段,實施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精細的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如此將腫瘤的診斷水平達到免疫、分子、基因水平。這些也為目前腫瘤臨床上實施的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腫瘤藥物敏感性篩查等技術提供了依據。而這些結果的獲得,都是具有規定的流程和診斷標準的,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實施和完成。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