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即有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提示:在放化療同時,配合運用中醫藥,可明顯提高化療、放療的療效。
中醫藥,提高抗癌療效
且這些研究大多設有對照組,有些還做了長達5年的療效觀察。盡管各研究組別運用的中醫藥不盡相同,有以扶正為主的,扶正之中又可細分出很多種;也有活血為主的,具體選藥也有差異,但結果卻相似。
均表明可增加放化療的效果。根據分析,這種增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環節之中:
01
調節免疫功能
所有的化療藥和放療,都會對免疫機制造成傷害。而免疫對腫瘤的作用,雖然非即刻效應,但卻也是非常關鍵的。
免疫功能協調穩定,是確保腫瘤病人各種療法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性條件。
因此,化療放療時,中醫藥配合有增效作用,主要環節之一就是通過調節受損機體的免疫功能。其實,早已有國內專著指出這一點。
研究表明,已知的約有200多種中藥具有免疫活性,而不管是辨證用藥,改善癥狀,還是整體調節或對具體病(癌腫)進行治療,都主要是在這200多種常用中藥中篩選。
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調節免疫是增效的重要環節。
02
改善生存質量
放化療中配合運用中醫藥,其一大結果就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這些,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質量維持在比較好的水平。
它不僅有利于化、放療的進一步實施,也可以通過全身體能狀態的改善,使得化、放療等創傷性治療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水平。
因為我們觀察到,同樣運用某一類化療藥,身體狀態好,生存質量高的人,其療效要較身體狀態差,生存質量不好的人好一些。這就應了明代名醫張景岳的一句名言:“運藥者,神氣也”。
03
降低復發的概率
中醫藥學治療,即使是配合,也有它廣泛而切實的抑癌效果。
在兩次化療期間的治療空白期,或兩個階段放療間的無積極治療措施期,配合使用中醫藥,特別是中醫零毒化療方法的,化療放療后5~6個月內出現轉移復發的概率會大幅度下降。這正是因為中醫藥治療,補上了間歇期治療的真空時期。
04
中和化療藥的耐藥性
化療藥物耐藥性問題,一直是困擾臨床治療的難題,而且,這種耐藥性常表現為多藥株。
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卵巢癌、部分非霍奇淋巴瘤患者,因出現耐藥性以后,只能被迫停用該藥或多種化療藥物。
而中醫藥或零毒化療調整數月后,再次選用該類原本已耐藥的化療藥,許多人又出現了較敏感(有效)的化療效果。
放化療后,生存率并不顯著
惡性腫瘤雖不是絕癥,但的確屬于比較棘手的一類疾病,且不同腫瘤之間,同樣癌腫塊發生在不同個體身上,其情況都不盡相同。
即使是最佳的化療方案,對敏感的腫瘤組織,有效率也只在30%~60%左右,超過70%的很少。
而放療對鼻咽癌屬于首選,最敏感的,5年生存率也不過30%~65%,手術也同樣。
對于程式化的西醫腫瘤治療常常會在臨床上捉襟見肘,而具有“動態辨證”(因人而異)特征的中醫腫瘤醫療模式恰可補其不足。
只有適當地、合理地、有計劃地綜合應用,才能最大程度的起到最佳抗癌效果!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