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共同發布了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IARC方面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即2B類致癌物);JECFA方面則重申,阿斯巴甜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
這一話題迅速沖上熱搜。一時間,阿斯巴甜致癌被網友熱議,有的網友表示擔憂:“再也不吃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飲料了。”“‘阿斯巴甜0添加’將成飲料新賣點。”也有網友表示理性看待:“專家說了這是可能致癌。”“拋開劑量談致癌,都是不科學的。”
果凍、布丁、可樂、冰激凌、口香糖、汽水……這些生活中的美食、酷飲,我們還能愉快的享用嗎?為此,胖熊綜合了多方觀點,并聯系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馮長艷進行解讀。
世界衛生組織:阿斯巴甜為“可能致癌物”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泛用于各種食品和飲料制品等,包括無糖飲料、口香糖、明膠、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麥片、牙膏、止咳糖漿和維生素咀嚼片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消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發布了對甜味劑阿斯巴甜健康影響的評估。
IARC將阿斯巴甜歸類為“IARC第2B組”。按照IARC對致癌性的劃分,2B類為“有可能致癌”。也就是說,阿斯巴甜可能對人類致癌。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2023年7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公布“維持阿斯巴甜原風險評估結論,按照目前劑量和范圍使用,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健康危害”。阿斯巴甜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及中國、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等批準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致癌物質的致癌風險通常由兩個因素決定。
致癌能力:
IARC主要依據人類流行病學調查和病例報告、動物試驗和生物學機制研究等,將致癌證據強度分為1類,2A、2B類和3類(其中1類具有人類致癌性,2A類對人類很可能致癌、2B類對人類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學證據,3類為尚無法分類)。
暴露水平:
指人體實際攝入或接觸該有害物質量的多少。IARC將阿斯巴甜列為2B類可能致癌物,說明其對人類致癌性的科學證據尚不充分,需進一步研究考證。通過對其用量進行控制管理,能夠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國家癌癥中心結合JECFA最新評估結果和我國居民消費情況進行安全性評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我們將繼續關注IARC和JECFA等組織機構的風險評估動態及各國反應和舉措,通過最嚴謹的標準和最嚴格的監管,確保食品安全的底線。
營養科專家: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不科學的
什么是2B類致癌物?這被稱為對人可能致癌的物質,此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并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腌菜、汽油、咖啡等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也在此列。
阿斯巴甜在人體內消化后會生成甲醇、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甲醇的代謝產物甲醛或甲酸鹽可能導致氧化應激和機體DNA損傷,促進一部分腫瘤基因的表達,如果機體內正常清除癌變細胞的機制被削弱,這些可能共同導致腫瘤的發生。
不過,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不科學的。綜合來看,攝入劑量是阿斯巴甜是否安全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阿斯巴甜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千克體重40毫克。舉個例子,一位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12罐以上的無糖可樂才會超過每日容許攝入量。如果不是大量攝入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或保健品,按照國家標準規范添加是沒有安全性問題的,大家不需要過度焦慮。
不過,長期大量攝入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影響。比如會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三類人群應避免攝入
需要提醒三類特殊人群應避免攝入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包括苯丙酮尿癥的患者,孕婦和嬰幼兒。苯丙酮尿癥的患者,由于體內缺乏代謝苯丙氨酸的酶,阿斯巴甜對他們有很高對毒性。此外,動物實驗結果表明產前攝入阿斯巴甜會增加嚙齒動物后代患癌癥的風險,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對大腦的神經系統有害,因此孕婦、嬰幼兒等特殊人群,應注意避免攝入含阿斯巴甜的食物。
對于患有心血管、糖尿病、腫瘤等慢病的人群建議適量食用,不要長期依賴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代糖作為甜味來源。長期食用有可能對胰島功能造成影響,還會影響腸道菌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建議選擇木糖醇或赤蘚糖醇,這類物質可以在產生甜味的同時,不會明顯升高血糖。
從健康角度來說,各種含糖飲料以及各種甜味劑飲品都建議少喝。若真的有需要長期攝入甜味劑,天然甜味劑相對安全風險更小,天然甜味劑一般是指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比如甜菊糖苷、羅漢果苷和甘草酸等。最后,還是建議大家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多喝白開水、保持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
真正要遠離這些明確的致癌物
明確致癌(1類)
- 中式咸魚
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化合物。
- 加工肉
臘肉、臘魚、火腿、肉干、肉罐頭、培根等。每天食用50g的加工肉制品,患結腸癌風險會增加高達18%,還會增加患胰腺癌和胃癌風險。
- 黃曲霉毒素
常見于發霉的花生、堅果、零食、玉米等;黃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60余倍。發霉就扔了,別心疼。
- 酒精
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是明確的致癌物。酒能少喝就少喝,量力而行。
- 檳榔
檳榔是1類致癌物,增加口腔癌風險。
*部分內容來源中新網、中國質量新聞網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