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醫家徐大椿,曾著有名篇《用藥如用兵論》,具體闡述了臨床治療疾病時,當綜合考慮,辨析病情與治法方藥的構成要素。
依據疾病的特點,而制定針對性的,有輕重緩急及綜合兼顧的策略。
在現代醫學看來,腫瘤非絕癥,卻非常難治。越是難治性疾病,越要講究策略。這就是所謂的“良醫用藥,如臨陣用兵”,也正是陳修園的“仲景之六法,治病猶孔明八陣之圖法“的本意。
長期以來,在與腫瘤惡魔交鋒中,我們所探索的現代中醫腫瘤治療學,正是充分運用包括兵法等在內的各種合理思想,不斷隨機調整的博弈過程。也正因為這樣,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抗癌三大核心
盡管抗擊腫瘤是個博弈過程,但還是有一些基本環節或要素需充分注意。
根據現有的經驗,筆者認為:改善癥狀,抑制癌癥,調節免疫是中醫現代腫瘤治療過程中,始終應重視的三大重要環節。
這三者,構成了腫瘤中藥治療的核心。只不過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針對不同的對象,它們的輕重緩急有所不同。
雖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都有臨床癥狀,但一旦出現癥狀,常常成為患者關注的焦點。
因普查等發現,原本并無癥狀的患者也常因明確或懷疑自己的病情后,出現一系列非特異性的癥狀,如焦慮、失眠、納呆等,努力盡快地緩解或改善這些癥狀,可以說是腫瘤治療的首要環節。
需盡快緩解癥狀
除少數老年患者,或極其心大的患者,在患腫瘤早期可完全被蒙在鼓里,不會因病癥而惶恐不安外。絕大多數求診于腫瘤醫師的病人,都多少帶有恐懼、不安與哀傷。
這種恐癌情緒,使得他們每每特別在意各種癥狀,哪怕是一細小的身體征兆或病變。而這些癥狀,又作為劣性刺激源,惡化著患者的心境與情緒,影響著患者的預后。故應努力地先緩解其癥狀。
幫助確立康復信心
臨床上,因有咯血而疑為肺癌的患者,常常特別關注于咯血一癥。這些癥狀,合理運用中藥有時可很快解決。隨著這些癥狀的消失,病人往往信心大增。在事實面前,恐癌情緒的消解不再是個難題。
有些疑患腫瘤的患者,并無特異性癥狀,有的只是軀體化癥狀(因精神因素所致的)。
此時,消解這些癥狀同樣有重要意義,讓病人在無意識中會察覺到“癌癥并沒有那么可怕,我這些天,這些癥狀都沒有了,人感到舒服多了”。
患者就會作出積極的聯想,而這些,自然有助于,潛移默化中幫助患者確立康復信心。
合理融合運用中西醫
廣義上說,對癥治療也包括合理運用西藥。比如:腫瘤患者有疼痛,也可以配合一些西藥,也有助于更快地緩解癥狀(當然并非長久之計)。但配合運用什么藥,怎么用,劑量大小等都是很有講究的。
總之,就要達到目的(緩解癥狀),患者付出的代價(藥物的毒副作用)也不大。緩解癥狀時,目的只有一個:“以最少的代價,取得最佳的療效”。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