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癌友TIPS|闖過食管癌生死關,終重獲新生!診療路上哪些選擇很重要

    “民以食為天”,八大菜系,珍饈饕餮,中國人的口福總是羨煞旁人。然而,食管癌這個和“吃”分不開的癌癥,也是中國的“特色”高發癌癥,我國每年新增病例占全球新增病例一半以上[1]

    46歲的吳寒(化名)就在不知不覺中被食管癌盯上了。所幸,他積極配合治療團隊,如今已經重獲新生。用他自己的話說,“除了定期隨訪復查,日常生活和正常人沒什么兩樣”。

    在過去的一年里,吳寒先后經歷了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方案、食管癌根治手術和免疫輔助治療。在診療過程中,他做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決策,在這里分享給各位病友,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

    反酸、吞咽困難2個月,竟然查出食管癌!

    直到現在,吳寒還不明白為什么食管癌會落在自己頭上。他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不吃燙食,性格開朗,似乎沒有什么跟食管癌沾邊的不良嗜好。不過他的體重有230斤,屬于肥胖人群。

    2022年4月,吳寒在刷牙時開始出現嘔吐、反酸的癥狀。第一次去家附近的醫院時,醫生初步診斷為胃食管反流,開了一些抑制胃酸的藥。但吃了一個多月,他的癥狀并未改善。第二次去就診時,接診醫生讓吳寒做了個胃鏡檢查,結果發現賁門至食管下段、胃體上部小彎側有一個潰瘍性腫物。醫生說,這可能是食管癌,需要盡快到大醫院就診。

    去哪里就醫呢?在吳寒的印象中,雖然深圳市經濟發達,但是當地市民遇到重大疾病還是會跑去廣州。廣州不算遠,但畢竟要跨城奔波,不是長遠之計。

    經過多方咨詢和打聽,他了解到深圳本地就有一家高水平的三甲腫瘤專科醫院。考慮到腫瘤專科醫院的實力過硬,就近治病可以減少來回奔波,吳寒最終選擇了這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下文簡稱醫腫深圳)

    病友TIPS:

    ● 美食誘惑要當心,控制體重別大意。肥胖不利身體健康。

    ● 嘔吐、反酸非小事,及時就診排查很重要。

    ● 去高水平腫瘤醫院就診,盡量就近診療。

    術前新輔助放化療,力尋手術治療最優解

    經過進一步的CT、胃鏡活檢病理和超聲檢查,吳寒最終確診為食管下端低分化腺癌(cT3N0M0 III期)。醫腫深圳胸外科主導的MDT(多學科診療)團隊經過初步討論,認為針對他的病情,根據目前國內外研究證據和指南推薦,先進行術前新輔助治療能爭取到最大的生存獲益可能,是最佳的治療決策。聽到 “暫時不手術”的決定,吳寒沒有驚惶,而是鎮定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

    吳寒經過CT、胃鏡等全面檢查后,確診食管下端低分化腺癌 cT3N0M0 III期

    在許多腫瘤患者眼里,盡快手術是決定能否活下來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在醫腫深圳胸外科MDT團隊,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為吳寒爭取最大的治療獲益?腫瘤診療涉及的角度方方面面,單獨科室思考問題難免重點傾斜,所以才需要依靠跨學科、跨專業的MDT團隊排兵布陣,綜合運用放化療、手術、免疫治療等多種武器。

    胸外科病區主任郭曉彤教授解釋:“比如食管癌早期沒有廣泛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對于病理分期偏晚的腫瘤和難治療的腫瘤,可以制定一個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手術的綜合方案,通過新輔助同步放化療的努力,為患者最大限度爭取手術機會和生存獲益。”

    針對吳寒的病例,放射治療科姜威教授介紹,經過MDT診療團隊的綜合討論,決定采用目前指南首選的治療推薦,即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后手術作為治療方案。對于食管和胃食管交界的腺癌患者,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數據,27%的患者治療后可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也就是腫瘤完全的消失,而對于食管鱗癌,這一比例甚至可高達49%。

    基于MDT的治療決策,吳寒接受了術前包括20次放療、2個周期化療的新輔助治療,成功讓腫瘤病灶縮小,更有利于后續手術。

    令姜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性格開朗的吳寒對于治療非常理性,盡管身邊的親朋好友對他的病情很關心,向他推薦不少來自民間的神醫偏方與“靈丹妙藥”,但吳寒始終保持冷靜,堅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姜威教授提醒:“有不少病友因聽信偏方謠言,反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后悔莫及。去正規醫院,與醫生多溝通,遵從醫囑,對于腫瘤治療很重要。”

    2022年9月26日,胸外科團隊為吳寒實施了經左胸胃食管部分切除(賁門癌根治)手術。主刀醫生郭曉彤教授說:“吳寒本身的肥胖情況對于麻醉和手術來說,有一定的挑戰。經過謹慎評估,考慮他的內臟脂肪厚,器官組織之間的層次界限不夠清晰,我們最終選擇了開胸手術。那天下午我們一點多進入手術室,晚上8點手術才結束,好在手術過程挺順利。”

    術后大概一個多月,吳寒就順利出院了,回憶這段經歷,他有說不完的感動。“我是9月26號做的手術,國慶節放假時郭主任還常常抽時間過來看我,后面姜主任每次查房也會第一時間問候我的病情。我有什么不舒服,他們都會及時處理。我能這么快恢復過來,多虧遇到這些貴人和天使。”

    病友TIPS:

    ● 不盲目追求“根治術”,與醫生信任溝通,配合醫囑進行綜合治療。

    ● 相信科學,正規就診。不要迷信偏方,以免貽誤治療良機。

    ●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胸外科主任銳評: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胸外科主任于振濤教授指出:“吳先生的病情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再聯合手術是基于經典研究的標準治療模式。我們通過MDT團隊的專業討論,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他制定了新輔助同步放化療的標準治療方案,從而轉化為更有利于手術的情況,為患者爭取到更多的生存獲益。

    依托總院共享醫療技術、人才梯隊、學科建設等優質資源,我們胸外科已逐步發展成為深圳市規模大、設備齊全的胸部腫瘤外科,并開展多項多例華南地區高難度胸部外科手術,在國際上也率先推廣多項胸外手術技術和探索創新治療模式。”

    邁入關鍵:選對輔助治療,重獲全新人生

    吳寒出院后,他的危機并沒有完全解除。姜威教授解釋:“雖然經過標準治療,但波折總會出現。吳寒的腫瘤并未達到完全消失。盡管新輔助治療后30%-50%的患者可達腫瘤完全消失,但對于仍有殘留的患者,術后50%以上仍會復發,主要以遠處轉移為主。針對這部分患者,免疫治療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希望。基于CheckMate-577研究的結果,目前食管癌輔助免疫治療已在中國獲批,并獲得國內外權威指南的推薦,成為食管癌術后輔助治療的標準方案。”

    姜威教授向吳寒解釋了免疫治療是如何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來抑制腫瘤,詢問其對治療方案的意見。經過一晚上的考慮,吳寒就回復了治療團隊,接受了免疫治療藥物作為術后輔助治療方案。

    隨后他積極配合醫生制定的方案,定期隨訪。幸運的是,吳寒之前還參加了深圳惠民保險“鵬城保”,超過80%的治療費用均可報銷。“這個補充醫療保險花的也就是一兩頓飯錢,沒想到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幫了我這么多。真是買對了!”

    從2022年10月22日至今,吳寒接受了9個周期的術后輔助免疫治療,至今已經8個多月。如今,他的各項指征恢復正常,伴隨著健康的生活方式,連體重也逐步降低。“我覺得重獲新生,進入了一個新的開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更加感恩愛我的人,也珍惜我愛的人。家人始終辛苦地為我付出,我哪有什么理由放棄呢!”現在,吳寒期待度過隨訪兩年的門檻,甩掉癌癥的陰影,回歸原本的生活。

    病友TIPS:

    ● 與醫生良性互動,相互信任,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 積極參與城市補充醫療保險,有備無患。

    胸外科主任銳評:

    于振濤教授:“近年來,免疫治療藥物發展迅速,免疫治療藥物在我國也已獲批用于食管癌患者的輔助治療。這項獲批填補食管癌術后輔助治療的空白,為食管癌的圍手術期治療增加了全新選擇。對患者來說,采用合適的輔助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復發或死亡風險,實現更好的生存獲益。”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