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7月26日,始達-東方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心“抗腫瘤新藥早期臨床研究沙龍會”于上海黃浦江畔成功召開。始達-東方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心多年致力于Ⅰ期臨床試驗的開展,助力眾多藥企抗腫瘤新藥研發。此次沙龍會的圓滿召開,進一步促進多方合作,加強彼此溝通,共同為我國腫瘤領域發展貢獻力量,攜手為腫瘤患者創造更多生命可能。醫脈通特此整理會議重要內容如下,以饗讀者。
篤行致遠,開場致辭
黃浦江畔,夕陽淺淺西沉,沙龍會隆重召開。會議由承辦方始達(上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總監張敏女士主持。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郭曄教授致開場辭。郭曄教授表示,始達-東方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心于2017年啟動,6年來風雨兼程,在李進教授的帶領下,與申辦方、研究者等眾多專家同道共同合作,開展了多項臨床試驗,積累了豐富的抗腫瘤新藥研發經驗,并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此次沙龍會的召開,旨在進一步增進各方溝通了解,加強交流協作,共同探討,推動我國抗腫瘤新藥研發的發展。期待此次抗腫瘤新藥早期臨床研究沙龍會圓滿成功,歡迎眾位與會者熱烈探討,暢所欲言。
深思精研,學術盛宴
首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群教授帶來“Ⅰ期臨床研究劑量探索設計”專題,分享了臨床研究設計的原理和優缺點,并舉例說明了不同設計方法的差異性。基于算法的“3+3”設計更為簡單、透明,但統計性能、操作性能較差,而連續重評估方法(CRM)是應用統計模型描述毒性和計量之間的關系,有效性高,但在試驗過程中需要根據看到的數據,不斷對模型進行重新估計,進行決策。結合了二者的優點,貝葉斯最優區間設計(BOIN)應運而生,既保持了基于算法設計的簡單性,又具有模型設計的高效性和準確性。李群教授表示,通過此專題的分享,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新思路,開闊視野,在臨床研究中做出最佳決策。
其后,會議協辦方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期臨床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海燕女士帶來“抗腫瘤藥物早期臨床研究中的劑量探索”專題。劉海燕女士指出,目前在抗腫瘤藥物劑量探索方面,仍面臨著如轉化醫學和非臨床研究不足、尚缺乏有效的biomarker、傳統的藥動學/藥效學(PK/PD)相關性不適用于腫瘤免疫藥物、劑量爬坡甚至擴展后安全無效等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基于定量藥理的劑量探索和基于安全性、耐受性的劑量探索尤為重要,早期臨床研究設計時需要深入考量劑量限制毒性(DLT)的觀察期是否足夠、除“3+3”外最適合的遞增方法是什么、觀察期多久足夠觀察到最好的客觀緩解率(ORR)療效、是否為以患者為中心達到的最佳治療方案等多方面問題,以期探索最佳的治療劑量和給藥方案,為確證性臨床研究提供充分的劑量選擇依據。
而后,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薛俊麗教授帶來“研究者視角看早期臨床試驗數據管理”專題。臨床數據管理的目的是保證臨床研究的質量,良好的、高質量的數據產出,能夠帶來更好的品牌、效益和名譽的建立。在臨床試驗過程中,研究者應當確保所有臨床試驗數據是從臨床試驗的源文件和試驗記錄中獲得的,是準確、完整、可讀和及時的。對于臨床數據的管理,離不開“人”,即申辦方、研究者、監查員、數據管理員、合同研究組織(CRO),“機”,即數據管理系統、數據處理工具,以及“料”,即信息標準化-互通性、建立統一的臨床數據標準體系等三方面的協同合作,并采用三級指控,有力保證臨床研究數據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薛俊麗教授表示,在臨床研究過程中,各方應深度溝通,共同參與,各司其職,積極合作,共同保證臨床研究的質量。
隨后,會議協辦方美諦達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Medidata高級解決方案顧問任晶晶女士帶來“新法規新技術下臨床試驗數據質量管理”專題,從“現代化臨床試驗管理的挑戰、新的法規下基于風險的質量管理要求、新的科技助力數據及試驗風險管理”等方面著手,指出臨床試驗數據管理需要適應新法規下的需求,迎接不斷變化的數據格局帶來的新挑戰。此外,任晶晶女士分享了Medidata Detect數據及試驗風險管理案例和優勢,支持基于風險的數據質量管理落地,更好地助力臨床試驗高質量完成。
討論環節,在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薛麗瓊教授的主持下,眾位與會者就“如何看待腫瘤早期研究的創新設計?例如新的劑量探索方法(如TITE-BOIN等)?”和“劑量探索階段,中國和美國確定臨床試驗Ⅱ期推薦劑量(RP2D)的流程和區別,在中國確認RP2D的注意事項。”兩大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李群教授和劉海燕女士深入分析了不同研究設計的優缺點和操作實踐流程,并表示在劑量探索中,應綜合考量醫學、統計學、試驗進程等多維度,根據臨床試驗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設計方案。郭曄教授指出,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認可BOIN設計,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有相關藥物獲批的例子,如未來想要進行精準靶點藥物開發,可考慮應用BOIN設計。在研究試驗中,也應考慮量效關系和量毒關系,以及注意PK的重要性和及時性,是對未來選擇劑量非常重要的步驟。
此外,郭曄教授表示,在Ⅰ期臨床試驗中,不應過分盲目追求一個極端的RP2D去進行擴展試驗,在Ⅱ期試驗時也應對不同劑量進行探索,在一個更大的人群中探索療效與毒性之間的平衡點。同時,不同的藥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研究者應根據藥物的機制和作用的瘤種,以及期望達到的主要終點等多維度綜合考慮試驗的設計。劉海燕女士補充道,在與監管部門溝通過程中,應清晰梳理試驗流程、劑量選擇的依據、量效關系、量毒關系、PK/PD關系等,理由充分,準備扎實。
砥礪前行,會議總結
暮色降臨,在一片激情澎湃的討論聲中會議步入尾聲。最后,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對本次沙龍會進行了總結致辭。李進教授表示,代表主辦方感謝各位申辦方、合作方及中心成員的支持和幫助,也特別感謝四位講者的辛勤準備和付出,帶來了精彩的學術盛宴,第二次始達-東方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心抗腫瘤新藥早期臨床研究沙龍會圓滿落幕。希望通過本次沙龍會,能夠增進各方交流,了解目前我國在新藥研發過程中的一些痛點。Ⅰ期臨床試驗是復雜的、不具有確定性的,也最容易失敗,只有通過充分的溝通、討論、交流,才能夠有效避免在早期探索階段,因失誤或對臨床研究的了解不充分等問題導致試驗終止。目前中國生物制藥之路仍顯坎坷,希望眾多藥企能夠繼續堅持,有信心,并做好質量把控,與始達-東方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心共同助力中國抗腫瘤新藥研發的發展,并終將達到成功的目標。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