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癌癥群體形勢十分嚴峻,根據最新癌癥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癌癥新發病例高達406.4萬。
到底怎樣才能更好防癌?這是很多健康人群都有的一個困惑,其實,針對這個問題,腫瘤界的泰斗級人物孫燕院士就談過自己的看法。
93歲的孫燕院士在腫瘤領域奮戰了60年,積累了無數經驗,他總結了五個防癌方法,我們來看一看具體內容都有哪些。
一、一年都不生一回氣
孫燕院士說自己一年都不生一回氣,一有閑暇時間,就會陪夫人一起拍照、賞花、讀書、聽音樂,這些愛好都能讓自己安靜下來。
其實這里強調的其實就是情緒狀態、精神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正常的情緒變化會保護人體臟腑氣血功能,而長期不良的壞情緒則會使免疫系統機能顯著下降,增加患癌幾率。有調查結果顯示,在確診齊整之前,就有明顯不良心理影響的患者高達76%。
生活中,大家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例子:一個特別溫和,特別好的人,莫名其妙的患了癌。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排除其它因素影響,深扒其性格,大多是C型性格。主要表現為性格內向,愛生悶氣,不善表達,有什么不痛快的事,也選擇在心中憋著、悶著,打落牙齒往肚里吞。
對于這部分人群,我們要學會釋放心中的壓力,不讓情緒駕馭自己。而對于已經確診的患者來說,藥物的重要性不必強調,精神“治療”也非常重要。
二、吃飯只吃七分飽
飲食方面,孫燕院士則表示,自己吃飯都是吃七成飽,然后就會離開飯桌,防止自己會控制不住食欲而多吃幾口。在他看來,餓著比撐著好,瘦了總比胖著好。
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避免肥胖的發生,孫燕院士認為肥胖會埋下諸多健康隱患,很多癌癥也與肥胖有關。為了更好控制體重,他還會盡量以步代車。
很多癌癥的發生都與吃分不開關系,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愛吃紅肉,飲食譜系中攝入了大量動物脂肪以及煎炸食物的人,更應注意。偶爾滿足下口腹之欲,問題不大,大家也不因此而感到不安。
三、煙酒不沾
對于煙酒,孫燕院士更是從來不沾,他認為沒有必要去人為的增加一些誘發腫瘤的機會。飲食問題影響的是自己,而煙酒卻不只是危害自己,大量二手煙也會影響其它人的身體健康。臨床中,有不小的肺癌比例是由二手煙誘發的。
美國通過嚴格履行《煙草控制公約》等一系列控煙活動,在1990年-2014年之間,將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
事實上,很多肺癌患者患病和吸煙分不開聯系,不僅僅是肺癌,很多癌癥的發生都與煙草有關,我國每年死于被動吸煙的人數超過10萬。
四、每年最少做一次體檢
孫燕院士年事已高,為了健康起見,他將自己的體檢次數從一年一次改為一年兩次。同時建議大家一年至少體檢一次。
這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腫瘤發生的位置隱蔽,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容易延誤病情。而臨床中類似的例子也是非常多。
之前著名中醫腫瘤臨床專家李忠教授有個患者,王女士。她平時沒有什么不舒服,后來自己乳腺上長了個小疙瘩,去醫院做了彩超。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建議她最好再進一步檢查。但是王女士聽了后很生氣,認為醫生是為了“創收”“賺外快”,就沒有再進一步檢查,而是聽了朋友介紹去了按摩院,打算將這個腫塊給“揉開”。結果這個腫塊越揉越大,直到再去醫院時,腫塊已經將近五厘米,且已經發生了淋巴轉移。很明顯,病情被耽誤了。
盡早發現一些可疑病變,這其實就是定期體檢的必要性,就算第一次檢查結果正常,但并不能保證未來的一段日子中是否會存在變數,因此,一定要堅持體檢。
五、規律作息,不熬夜
孫燕院士還強調規律作息的重要性,晚上按時睡眠和保證中午休息一小時是他的養生秘訣。
睡眠的確非常重要,子時睡覺養肝,午時睡覺養心,睡子午覺就是養心養肝的過程,而心、肝臟腑功能的正常又和癌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規律作息有助于防癌抗癌。晚上報復性熬夜,白天再去瘋狂補覺這種方式無法彌補晚上的睡眠不足,最根本的改變就是更改睡眠習慣,不要熬夜。
在癌癥患者中,也有不少人睡不好,感覺睡了又好像沒睡,要么就是容易醒,夢多,入睡困難,對于后續的恢復來說并不容易。所以,無論是對于普通人群還是癌癥人群,一定要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才更有益于健康。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人要有規律且穩定的生活,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每天定時鍛煉,這樣堅持下來,身上很多毛病都會消失。平時做好癌癥早篩,同樣可以有助于降低癌癥的發生率。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