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癌癥患者認可中藥在癌癥治療中的作用,但部分患者仍然對中藥持懷疑態度,也有患者表示:西醫大夫不建議吃中藥。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首先從患者角度上看,有兩點原因:
1、認為中藥療效較慢。這部分患者對中藥治療癌癥的作用還是信服的,只是對于起效速度表示懷疑。癌細胞的增殖速度太快了,化療畢竟是生物藥物,放療是射線,包括手術,用在患者身上直接就能殺癌細胞。而中藥呢,今天吃了藥不一定有效,明天還得接著吃,后天、大后天……還不知道是不是一定會有效。患者每天都在不確定中度過,時刻處于一種不安全中。
2、患者的認知程度不夠。很多患者在接受化療后,出現嚴重程度不同的副作用,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很快出現復發轉移,因此會有心理暗示:化療這么快,強度這么大,都拿癌癥無可奈何,你還用中藥治癌癥,那不是找死嗎?
從醫生角度上看,不是所有的醫生都能接受中藥。首先,中醫、西醫分屬不同的治療體系,西醫大夫出于對圖像、數據的確切性,不認同中醫的“經驗醫學”,認為太籠統,具有不確定性。
就算有些醫生認同中醫的確切療效,但現在的中醫水平良莠不齊,無法保證患者找的中醫是真實的中醫,還是打著中醫旗號招搖撞騙的騙子。為了杜絕這種可能性,西醫大夫干脆一刀切。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的確杜絕患者被騙,但也同時增加了治療風險。
患者的種種擔心,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也和大家講一講患者的擔心有沒有必要。
患者疑惑一:中藥是不是慢郎中,起效是快還是慢?
針對患者覺得“中藥起效慢”這個話題,很多患者都低估了中藥在危、急、重癥病的作用,古代就有很多關于急癥的專著和學者。比如張仲景的專著《傷寒雜病論》中,就有很多救急癥的方子。還有《備急千金要方》,針對急性傳染病的《諸病源候論》等等。
相信我的很多患者有發言權。
患者一:腸癌患者服中藥12付后,胃脹消失,食欲變好,腳不冰了,頭發也掉的少了。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飲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對于癌癥患者而言,胃腸功能正常,機體能攝入足夠的營養,是抗癌的必要保證。
患者二:吃中藥6天,反饋:很舒服,幾十年的淺睡眠,現在有深睡眠了。
睡眠對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休息好了,身體臟腑器官才能休息,達到陰平陽秘,身體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患者三:患者服藥兩副,已經可以吃一些軟爛的面條了。
患者的基本情況不同,對藥物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中藥的起效速度也不一樣。對于腫瘤這樣比較復雜的久積沉疴,由于身體長期處于嚴重失衡狀態,需要藥物長期作用于人體。當身體臟腑功能恢復,內環境有所改變時,癥狀才會減輕。如果病情嚴重,起效時間會更長一些。
一般只要辯證準確,用藥合理嚴謹,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治療、調養,中藥起效還是很快的。
患者疑惑二:針對腫瘤這種大病,中藥到底有無效果?
針對這個話題,其實患者是對中醫和西醫的認識有失偏頗。
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化療、放療的作用,它們在癌癥治療的過程中起效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大,也不是所有的癌癥都對放化療有作用。多項臨床研究證明,在癌癥早期,化療的有效率是60%左右,而在晚期,化療的有效率僅有10%-20%。
有些患者會想,雖然有效率沒有那么高,那我們一直化療,今天殺50%,明天殺剩下的癌細胞中的50%,總有將癌細胞殺光的一天。這也是不可能的,這點要從化療的特性說起。化療可以殺滅增殖旺盛的細胞,注意,這里是“增殖旺盛”的細胞,而非“癌細胞”。換句話說,毛囊細胞、白細胞、胃黏膜細胞都是增殖旺盛的細胞,同樣會遭到化療藥物的攻擊,從而出現多種不良反應。
化療藥物一邊殺癌細胞,一邊殺體內的正常細胞,真要等殺滅癌細胞的那一刻,恐怕人早就因為過度化療而死掉了:惡心嘔吐嚴重,吃不了飯,人體無法吸收營養;白細胞低,患者免疫力差,各種感染并發。臨床中,也有不少患者,因無法承受化療強度而中斷治療例子。
中藥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可以增加對化療的敏感性,提高治療效果,減輕化療對人體的傷害,改善生活質量,減輕副作用,讓患者能夠耐受西醫治療。在癌癥的治療中,起到的正向作用,十分明顯。
我國國家政策也是十分鼓勵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的。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藥監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中就強調:實施中西醫結合行動,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同時提升癌癥中醫藥防治能力。
在實際的臨床中,中醫藥大多被當做一個“輔助角色”,或者是所有治療無效時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實際上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是明確且正向的。要想讓患者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就要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定制治療方案,而不是一刀切,拒絕一切中醫治療手段或治療一切西醫手段,這都是不理智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