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這化療非得做六個周期嗎,您就讓我做二三個周期意思一下得了”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在我們科室進行術后化療的大劉。在我們科室進行的結腸癌術后化療的三個周期時間里,大劉總是與我們討價還價,讓我們給他的治療時間縮短一些。再接下來的時間里,他的治療就出現了拖拖拉拉的樣子。
又進行了兩個周期以后,大劉就從我們科室里消失了,沒有了影,電話不接,微信不回,在他的朋友圈里顯然是已經堅定了不做化療的決心。半年后的一天,在門診見到了大劉,經過檢查發現,他的肝臟里出現了散在的、多發性的肝臟轉移病灶。大劉明顯失去了往日的那個勁頭。
此后的日子里,在大劉的嘴里,我們能夠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看來這化療還真的不能由著自己的心情隨心所欲的亂來……這一回的治療我一定聽從醫生的……現在聽話做治療,能補救前邊不聽話造成的損害嗎”
包括輔助性化療在內的化學藥物治療,其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滅殘存地腫瘤細胞、降低腫瘤的負荷,減少腫瘤細胞發生轉移或者腫瘤局部復發的機會。
目前實施的化療適應癥、化療方案、化療藥物組合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歷經多種循證醫學驗證的,由于藥物自身作用特點的存在,化療在實施的過程中具有著嚴格的治療時間和治療間隔來進行的。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化療方案,多數情況下是由多種藥物組成的聯合方案。也就是說,化療方案是由幾種化療藥物組合而成的,按照化療藥物的作用特點,化療藥物的使用是幾個藥物同時進行的,或者是幾個藥物之間的序貫使用。
眾所周知,在實施化療的過程中,每一個治療療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消滅固定比例的腫瘤細胞數量,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腫瘤細胞殺傷的1級動力學特點。這樣的介紹在此前已經說明了。
如此說來,化療而不是我們想象、理解的那種全殺傷的過程。隨著化療的進行,腫瘤的負荷出現明顯的下降,其治療的效果依舊還是以等比例的模式進行。
在這樣最為理想的狀態下,在完全按照數學模型實施化療的過程中,腫瘤細胞也是不可能完全依賴化療藥物而殺滅到殘存細胞數量為“0”的狀態。此外,腫瘤化療的周期數也不是能夠無限期的進行下去,任何化療藥物都具有其使用的上限劑量和不良反應限制。
在臨床上制定的腫瘤治療方案也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治療的需要,而不是做到腫瘤的“徹底”殺傷。因此說,這樣的腫瘤殺傷模式是最為理想化的,也是最為數學模型化的過程。現實的臨床疾病診療過程絕對不會是這樣的。
說到腫瘤化療的有效性,在真實的世界里,實際情況不會完全像數學模型那樣實施。腫瘤細胞經過化療藥物的作用以后,絕對不會老老實實的停留在那里等待著醫護人員再次用藥實施殺傷作用。他們中的部分細胞,會把自己從不斷增殖的狀態逐漸轉變到一個被稱為G0期的細胞狀態,這個期別的細胞對藥物的作用不甚敏感,甚至可能產生抵抗、耐藥。
也就是說,他們把自己暫時性的隱匿、休眠、潛伏了下來,這樣就躲避了化療藥物的打擊和殺傷作用。這樣的過程也是導致腫瘤細胞發生殘存、耐藥的主要原因。如此的這波化療藥物的打擊過程結束以后,這部分腫瘤細胞就可以再一次的被緩過勁來、被喚醒,并且具有了繼續增殖、生長、轉移的功能。由于他們避免了這樣的一次又一次的化療藥物的打擊,在后續的治療中也就有了耐藥發生的可能。
如此說來,腫瘤細胞與臨床醫生之間是不是也有些貓捉老鼠的意思,腫瘤細胞也是一邊在被打,一邊在想盡一切辦法躲避和再生長的過程。每一次化療其實都是方法、模式、和時間在進行比拼,也是在與腫瘤細胞在實施較量的過程。
如果在治療的過程中,中途無緣無故的停了下來,換取所謂的休息和調整,那么接下來的結果就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不僅是會大大降低打贏這場仗的幾率,還會為腫瘤細胞的耐藥創造了機會,更為未來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在腫瘤化療過程中,除非遇到了極其特殊的原因,或者說是完全不能耐受計劃實施的化療方案、藥物,那么該堅持的治療最好還是盡量堅持。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