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媽在退休之后特別注重養生,經常在網上看一些養生的文章。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稱缺乏維生素對健康不利,對照了下癥狀感覺自己就是缺乏維生素,于是開始自行購買維生素服用。開始時她每天只服用1~2片,服用了2周感覺身體反饋不明顯,于是加大了服用劑量,多的時候一天會吃上10多顆。
斷斷續續用藥3個月左右,吳大媽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了全身乏力、惡心、食欲不振的表現,去醫院檢查后發現罹患了肝炎。這個結果吳大媽根本不接受,跟醫生嚷嚷自己打過疫苗,怎么可能會得肝炎。
在了解過往史后,醫生判斷吳大媽罹患的是藥物性肝損傷,這與她長時間大劑量服用維生素之間有很大關系。對此,吳大媽疑惑不已,不都說維生素對身體好嗎?自己怎么還吃出肝炎了?
一、亂吃維生素為何會傷肝?提醒:維生素不是保健品
維生素是人體內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之一,但它也不是越多越好,過量服用維生素同樣會給健康帶來威脅。
當維生素攝入量超過身體的最高耐受量時,會給身體帶來相關毒性。其中維生素A、D可能帶來的潛在毒性最大,過量補充維生素A導致的中毒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視力模糊等表現,過量補充維生素D則可能會誘發高鈣血癥、食欲減退、肌無力、惡心、嘔吐等癥狀。
除了上面提到的維生素A、D之外,下面這幾種維生素也不建議過量服用:
維生素C
維生素C攝入過量可能會誘發草酸結石,對于一些體質較為敏感的人來說,還可能引起尿酸水平升高,誘發痛風發生。
維生素B
維生素B攝入過量會刺激胃液分泌、腸道蠕動,導致腸道變得越發敏感,甚至會引起一系列的胃腸道疾病出現,如胃酸分泌過多、胃腸道潰瘍等。
維生素E
維生素E攝入過量會導致血小板聚集,讓血液運輸出現障礙,引起血壓上升、血糖降低等情況。另外,攝入過量維生素E還可能會讓身體免疫力下降、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導致身體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上升。
二、身體出現這些變化,或是缺乏維生素了
雖說維生素不能亂吃,但缺乏維生素還是會對身體產生一些危害,若是身體出現這些變化,就是在提醒你該補充維生素了:
- 缺維生素A——眼干、夜盲
維生素A又被稱之為視黃醇,當體內含量不足時,會引起眼睛干燥不適、夜盲以及皮膚干燥等問題出現。
- 缺維生素B——腳氣、唇炎
維生素B2缺乏會誘發神經炎、腳氣病、唇炎、口角炎以及胃功能障礙等發生。
- 缺維生素C——壞血病
缺乏維生素C會罹患壞血病,具體表現為倦怠、疲乏、牙齦疼痛出血以及傷口愈合不良等。
- 缺維生素D——骨質疏松
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骨質疏松、小兒盜汗等發生,一些患者則會表現為過敏、感冒、抑郁等。
三、這3種藥易傷肝,在吃的人注意了!
數據顯示,我國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率為23.8/10萬,相較于其他國家地區高了不少,且該數值還在持續上升中。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茅益民教授指出,我國群眾對于安全、合理用藥的認知和意識較為薄弱,藥物性肝損傷在我國是不容忽視的公共健康問題。
目前,我國較容易誘發肝損傷的藥物是這三種:
首先是各種保健品和部分中藥:
中藥和各類膳食補充劑誘發的藥物性肝損傷占所有肝損傷的26.81%,目前有超過100種中草藥制劑被確認有潛在肝毒性。
其次,是部分抗腫瘤藥:
臨床上約有8.34%的藥物性肝損傷是由于抗腫瘤藥物所致,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會引起藥物性肝損傷。一些需要長期化療、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以及年齡較大患者,出現肝損傷的幾率更高。
另外,還有一些抗結核藥:
常見的有利福平、吡嗪酰胺、異煙肼、鏈霉素等,這些藥物都有明顯的肝毒性,聯合用藥會導致肝損傷的風險明顯增加。
“是藥三分毒”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對此一定要多加重視,日常用藥不能盲目,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參考資料:
[1]《男子每天服用維生素,半個月后肝衰竭!這些人,只會越補越差…》.中國醫學論壇報.2023-08-16
[2]《長期服藥的要留意,當心藥物性肝損傷!》.健康時報.2022-08-06
[3]《【知識】缺乏維生素 這些身體“信號”告訴你》.健康天津.2021-09-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