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國乳腺癌發病率亦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并呈逐漸上升趨勢。為推動我國乳腺癌規范化診療以及國家和區域質量控制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于2021年伊始,組織國內150余名乳腺癌診治領域專家,編纂《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2021)》,年鑒每年持續更新,2021版和2022版已在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年鑒對中國乳腺癌的流行病學、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國家及區域乳腺癌診療質控建設現狀和工作成果以及乳腺癌學科建設與診療能力發展現狀進行總結和更新,致力于成為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標準參考工具書,為國家乳腺癌防控政策的制訂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全國范圍內乳腺癌診療水平的均質化,推動我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大幅提升,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本文將對年鑒的重要意義價值及基本框架內容進行解讀分析。
【關鍵詞】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解讀
GLOBOCAN 2020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乳腺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癥[1]。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約占新發癌癥病例的11.7%,中國乳腺癌新發病例41.6萬例,死亡病例11.7萬例,位列女性癌癥高發首位。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人類、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同年,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腫瘤規范化診療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加強腫瘤規范化診療管理工作提出要求:積極推行“單病種、多學科”診療;嚴格落實腫瘤相關診療規范和臨床路徑,實施規范化診療。近年來,我國在乳腺癌規范化診療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已大幅提升,但不同地區間防控診療水平仍存在較大差異。為促進全國范圍內乳腺癌診療規范化、標準化、同質化,2018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癌癥中心支持下成立了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推行國家及區域乳腺癌質量控制體系建設。為及時了解和總結國內乳腺癌規范化診療實施情況以及質量控制達標狀況等,同時為國家衛生健康管理部門、腫瘤學專家關注的科學問題提供可參考的工具,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于2021年伊始,組織國內150余名乳腺癌診治領域專家,編纂《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2021)》(以下簡稱《年鑒2021》)[2],并已在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發表。在2021版年鑒的基礎上,對2022年國家及各省區域質控專委會取得工作成果進行總結并編纂《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2022》(以下簡稱《年鑒2022》)[3]。本文將對《年鑒2021》和《年鑒2022》的重要意義價值及基本框架內容進行解讀分析,希冀本文能夠促進腫瘤領域相關衛生管理部門及專家學者對我國乳腺癌單病種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的認知和交流。
1
《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的意義價值
隨著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癌癥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亟需進一步完善國家癌癥防治規劃。2013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領導成立國家腫瘤質控中心,致力于推行腫瘤診療質量控制,規范腫瘤診療行為,提升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乳腺癌已成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隨著篩查早診以及多科學診療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大幅提升,但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且不同地區間水平仍存在較大差異。自2018年國家決定以乳腺癌為試點,推行國家及區域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工作,以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為代表的乳腺癌領域專家扛起新時代賦予乳腺癌防控的使命。《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以下簡稱《年鑒》)對中國乳腺癌的流行病學、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國家及區域乳腺癌診療質控建設現狀及工作成果以及乳腺癌學科建設與診療能力發展狀況進行總結和更新,記錄著乳腺癌規范診療質控工作的每一步軌跡。進入21世紀以來,乳腺癌流行病學、理論研究、精準化的診療技術、學科建設呈現出更加迅速、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實踐領域更加廣闊,如何在一本年鑒中準確全面地呈現過去1年中的發展成果和未來的新方向,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可鑒之鏡”,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年鑒》編委團隊聚集了我國乳腺癌不同領域的開拓者和學科帶頭人,將堅持每年編撰更新出版,其發布的目標是追蹤總結我國在乳腺癌規范診療與質量控制建設工作中取得的成果進展,創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標準參考工具書,助力乳腺癌防控政策的制訂以及乳腺癌診療的均質化,也將為肺癌、消化道腫瘤等其他腫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范式,推動我國腫瘤防控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從而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關于提高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15%的戰略目標作出貢獻。
2
《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基本框架內容
《年鑒2021》和《年鑒2022》堅持了繼承和創新一體化的基本原則,它是一項對我國乳腺癌規范診療和質控工作體系建設的思想理論和實踐進展的每一步提升進行記錄的長期工程,賦有歷史和時代價值。《年鑒》的編寫框架包括以下章節:第一章節是我國乳腺癌的疾病現狀,記錄中國乳腺癌的流行現狀和趨勢變化以及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對制訂不同地區的防控策略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第二章節是中國乳腺癌診療規范及質量控制體系建設,記錄了在國家以及各省級質控專委會的部署和指導下逐步完善質控組織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乳腺癌亞學科質控,加強質控試點中心能力建設與質控信息體系建設,以質控指標為抓手,定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乳腺癌規范診療中心和示范中心的評比認定工作,建立起一個持續監測與評估的機制,進而推動各試點中心進行高質量、安全、規范的診療工作;第三章節是乳腺癌學科建設、診療能力發展以及規范化診療質量控制試點工作現況,記錄了在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診療、多學科綜合治療(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能力、疑難病診治能力、臨床與轉化研究、患者管理與科普、日間診療規范化建設方面的實踐工作和進展;第四章節是總結和展望,對我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與質量控制成果進展進行總結和分析,同時展望未來的工作重點和方向。
2.1 我國乳腺癌的疾病現狀
2.1.1 中國乳腺癌的流行現狀
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圍內處于較低的水平,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之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和老齡化的加劇,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此外,隨著乳腺癌早期篩查和診斷技術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乳腺癌病例被及早發現和確診,導致乳腺癌的報告率上升。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4]估計數據顯示,我國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中國女性乳腺癌粗發病率、中標發病率和世標發病率分別為45.37/10萬,31.00/10萬和29.05/10萬,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中標死亡率和世標死亡率分別為10.62/10萬,6.60/10萬和6.39/10萬。中國乳腺癌的發病和死亡情況存在地區差異,城市地區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農村地區,城市地區中標死亡率是農村地區的1.29倍;東部地區發病率于中部和西部地區。
總體而言,乳腺癌年齡別發病率各地區、城鄉之間比較接近。20歲之前乳腺癌發病率處于較低水平,此后隨著年齡迅速上升,45~65歲維持較高發病水平,65歲以后則呈現逐漸下降趨勢。與發病率的年齡變化不同,乳腺癌死亡率呈現隨年齡增加逐漸上升的趨勢,30歲之前處于較低水平,此后隨著年齡迅速上升,85歲到達高峰。與農村地區相比,城市地區的上升速度相對較快;與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的上升速度相對較快。
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特點對制訂預防、早期篩查和治療策略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城鄉和不同地區的疾病負擔差異明顯,促進診療規范化和同質化顯得尤為重要,應根據各地區情況制訂相應有效的防控策略。
2.1.2 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及醫生觀念調研
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啟動牽頭全國多家腫瘤專科醫院參與的“中國乳腺癌治療現狀調查分析項目”,該項目收集2013—2018年近10萬例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數據,對早期患者新輔助治療和輔助治療以及晚期乳腺癌診療模式進行分析,初步了解了中國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現狀。由于數據為回顧性收集,存在因數據缺失、信息登記不準確等原因導致的結果偏差,僅從現有分析結果來看,目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診療仍存在一些不規范的情況。為深入了解中國乳腺癌疾病特征,提高對乳腺癌患者生存現狀關注度,剖析患者生存率影響因素,優化診療及患者支持體系,國家癌癥中心牽頭開展了覆蓋我國7省65家醫院乳腺癌患者的問卷調查,該調研從乳腺癌治療方案的分布特征、影響因素、治療體驗及結局(生存現狀)等方面入手。在治療結局方面,采用患者報告結局,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維度綜合評估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現狀,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國乳腺癌患者診療與生存現狀白皮書》。
為評估中國乳腺癌質控管理工作的進展,并為規范乳腺癌診療提供參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進行了一項關于中國乳腺癌診療現狀及醫生觀念的問卷調研。該調研覆蓋了來自30個省/直轄市的185家乳腺癌診療規范化質量控制試點單位臨床醫生問卷。調查內容涵蓋了《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版)》在內的16項質控指標和其他相關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醫生的診療觀念與乳腺癌指南規范或專家共識相匹配,試點醫院在乳腺癌質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以上調研項目覆蓋了全國多個省市地區的試點單位,對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了解中國乳腺癌患者的真實治療現狀和醫生觀念,發現中國乳腺癌患者診療中的不規范情況,為制訂更有效的質控策略提供依據,同時評估乳腺癌質控管理工作的成效,為下一步質控工作重點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2.2 我國乳腺癌診療規范及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2.2.1 中國乳腺癌臨床診療規范建設
為規范我國乳腺癌臨床診療行為,促進不同區域醫療機構乳腺癌診療水平同質化,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后,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癌癥中心等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等機構的組織下,先后頒布了《乳腺癌診療規范(2018版)》《乳腺癌診療規范(2022版)》《乳腺癌合理用藥指南》《中國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2019版)》等指南。此外,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等也組織編寫和更新《CDK4/6抑制劑治療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應用共識》《年輕乳腺癌診療與生育管理專家共識》《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版)》《中國晚期乳腺癌規范診療指南(2022版)》《中國乳腺癌隨診隨訪與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適于醫保管理的乳腺癌規范化診療指南》《PI3K/AKT/mTOR信號通路抑制劑治療乳腺癌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文和英文版、《抗體藥物偶聯物治療惡性腫瘤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文和英文版等20余部指南和專家共識,上述指南和專家共識內容以患者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為目標,覆蓋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急病期多學科規范化診療和慢病期跨學科管理伴隨疾病的健康管理,全面開啟基于質控指標的腫瘤規范診療體系建設,推動中國乳腺癌診療規范化和均質化。
2.2.2 我國乳腺癌診療質控體系建設
2018年,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將乳腺癌作為首個單病種質控試點。為進一步加強全國乳腺癌單病種診療質量控制管理工作,規范各級醫療機構乳腺癌診療活動,2018年8月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成立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為了不斷精細化、科學化落實單病種亞專科質控工作,真正從質控層面不斷推動單病種,多學科診療模式的優化,成立了各亞專業質控工作組,包括乳腺癌外科治療、內科治療、藥學、影像、病理、放射治療質控工作組,《年鑒》中公布各亞專科質控工作組專家名單。
為更好地指導與監督全國各省份乳腺癌規范化診療相關工作的開展,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推動省級乳腺癌專家委員會的成立,《年鑒》中公布了2020—2022年全國先后成立的20個省級質控專家委員會名單。2020—2021年全國成立了17個省級乳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按照成立時間先后順序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浙江省、湖北省、河南省、青海省、重慶市、安徽省、黑龍江省、甘肅省、四川省、吉林省、云南省、江西省、海南省、江蘇省和陜西省乳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年鑒2022》更新了各省質控專家委員會人員名單,并新增2022年成立的3個省級乳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分別是廣東省、北京市及西藏自治區乳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
2.2.3 中國乳腺癌診療質控建設現狀及工作成果
2.2.3.1 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試點工作
按照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原則及有關遴選條件,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于2020年12月遴選出200家醫院作為第一批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試點中心,并制定相應的考核要求及激勵制度,《2021年鑒》中公布了200家試點中心的醫院名單。2022年10月起,在有條件的醫院開展第二批示范單位的試點工作,目前該項工作處于試點申報階段。自2021年開始各家醫院依托省級質控中心,通過腫瘤診療相關質量信息的系統收集、分析及反饋,對腫瘤診療質量相關指標進行持續性監測,促進腫瘤診療質量持續改進,構建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絡,開展腫瘤用藥監測與評價。
2.2.3.2 信息化體系建設工作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文件要求,國家癌癥中心秉持“一源多用,平臺共享”的原則,依托國家癌癥中心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以乳腺癌單病種試點單位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數據為數據來源,建立“乳腺癌專病數據庫”。數據庫采集信息包含患者社會人口學、疾病病理臨床特征、診斷、治療、隨訪信息等1509個字段。構建和完善區域質控信息平臺,開展信息化質控工作,乳腺癌質控試點單位通過自動對接的方式向監測平臺上報數據。截至2022年11月30日,198家第一批試點單位成為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監測單位,其中湖南省腫瘤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吉林省腫瘤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62家單位已實現了通過自動對接方式向監測網上報數據,26家單位正在積極與監測網進行自動對接,另外110家通過手工上報方式上報數據。
2.2.3.3 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及管理指標和考核原則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質控專家委員會結合循證醫學證據、專家推薦、臨床經驗及我國國情,在符合科學性、規范性、普適性、可操作性指導原則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版)》[5],包括20項乳腺癌質量控制指標和4項乳腺癌質量管理指標,覆蓋了乳腺癌TNM分期、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多學科治療(手術、放療和內科)、隨訪以及手術并發癥相關的各項指標,并對其定義、計算方法及臨床意義進行了闡明和解析,已于2022年3月發表于《中華腫瘤雜志》,為促進全國范圍內乳腺癌診療標準化、均質化提供了評價依據。
以各家醫院上報至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的數據為基礎進行試點中心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指標考核和評估。評估內容采用量化評分方式,乳腺癌質量控制指標為加分項指標,乳腺癌質量管理指標為減分項指標。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試點單位的評估包括質控指標數據結果考核、現場督察情況評價、試點能力建設加分項3部分。《年鑒2022》中詳細介紹了試點評估原則以及各質控管理指標的得分方法。通過評估和考核工作可以監測各試點中心的乳腺癌規范化診療的實踐情況,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建立起一個持續監測與評估的機制,促使試點單位按照規范化的診療指南和最佳實踐進行診療,同時推動試點單位的質量管理和能力建設持續提升。
2.2.3.4 乳腺癌單病種質控病理診斷能力驗證計劃
為進一步推進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工作的開展,提高病理診斷的規范化以及準確性,國家癌癥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聯合組織“乳腺癌單病種質控病理診斷能力驗證計劃暨2022年全國醫療機構腫瘤單病種質控病理診斷質量控制專項能力驗證計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作為計劃實施機構負責協調及具體實施。
此計劃針對乳腺癌規范化病理診斷的重要形態學指標(腫瘤分型、分級、高危因素),以及免疫組織化學指標[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對參加者提供的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對和評價。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6家醫療機構參加了本次計劃,經評價最終94家機構均獲得合格結果,總體合格率達98%。通過本計劃識別各病理檢驗與診斷實驗室/人員間存在的差異,幫助各醫療機構病理醫師發現在乳腺癌病理診斷規范化、標準化以及準確率等方面的不足,全面提高基層醫院在乳腺癌病理診斷方面的能力,推動乳腺癌結構化報告在全國病理科的普及。
2.3 乳腺癌學科建設以及診療能力發展工作現況以及規范化診療質量控制試點工作現況
2.3.1 乳腺癌規范篩查與診療一體化建設工作
《中國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2019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國家癌癥中心牽頭組織全國乳腺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編撰,是中國首部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旨在規范我國乳腺癌的篩查與早診早治,提高早期診斷率。該規范針對中國女性乳腺特征,首次界定了中國乳腺癌風險人群、中國乳腺癌篩查策略、易感基因檢測技術、針對民眾科普性質的乳腺自我篩查方法等,是第一部符合中國現狀、適合中國人體質的篩查標準與診治體系的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邀請乳腺癌領域知名專家,從腫瘤內科、乳腺外科、超聲科、放射科的不同維度講解乳腺癌篩查的管理與應用,為各級醫生提供乳腺癌全路徑的權威解讀與指導,超過16 000名醫生上線學習。在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篩查、診斷與干預治療相結合的探索,幫助基層醫院進行乳腺癌篩-診-療的閉環建設。以各地乳腺癌專委會專家為依托,通過乳腺癌移動篩查方案為基層醫院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的超聲掃查、5G與遠程讀圖相結合的科學診斷、上級臨床專家指導的規范化、科學化的干預與治療,有效地實現了對乳腺癌進行“單病種、多學科”的“全周期、全方位”的科學疾病管理。
為了推動乳腺癌規范化診療和質控水平提升,2020—2022年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中國癌癥基金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牽頭組織,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舉辦了“乳腺癌規范診療能力建設”“乳腺癌規范化診療全國巡講”“乳腺癌化療質量提升城市巡講”“乳腺癌放射影像質控”“乳腺癌病理規范化質控”“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主席團巡講”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市,邀請國內外乳腺腫瘤診療領域專家和相關跨學科領域專家針對診療規范和質控指標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旨在推動指南和質控指標的落地,促進各省診療流程的規范化,完善質控體系建設,整體提升我國乳腺癌防治水平。
2.3.2 乳腺癌MDT診療能力建設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以乳腺癌多學科規范診療能力建設為切入點,為了解目前我國各地區乳腺癌MDT診療開展現狀,對全國88家醫院開展調研,包含省級醫院21家,地市級醫院67家。對于MDT開展現況,目前大部分醫院有已開展規律的院內MDT工作,乳腺癌MDT團隊成員包括乳腺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影像科,部分醫院也包含護理及藥學專家。多數醫院早期乳腺癌患者MDT診療率不足30%,晚期患者MDT診療率不足60%。缺少合理的收費體系仍是目前開展MDT的最大痛點。展望我國MDT未來發展,大多數醫院希望能夠出臺乳腺癌領域的MDT專家共識,規范診療及MDT標準流程。
為加強各試點中心乳腺癌多學科診療能力建設,2021年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組織開展乳腺癌多學科規范診療能力大賽,從海選的107家醫院中篩選41家醫院進入初賽,4家醫院進入總決賽。所有參賽團隊中,優選優秀MDT規范診療病例,編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乳腺癌MDT規范診療經典病例集》電子書,于2022年出版,促進乳腺癌多學科規范診療知識的傳播和共享,為乳腺癌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了一份實用的參考資料,提升自身的多學科診療能力。2022年組織開展“大咖來了”——2022乳腺癌多學科規范化治療云會診系列會議13場,近30家醫院MDT團隊成員參與,圍繞乳腺癌熱點話題,MDT病例查房會診。通過網絡搭建交流的平臺有助于加強MDT團隊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加強MDT團隊建設及能力提升,提高整體規范化診療能力。
2.3.3 乳腺癌疑難病診療能力建設
乳腺癌疑難病診療能力建設研討會項目由中國癌癥基金會、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承辦,通過網絡會議形式開展,截至2022年12月共開展42期,覆蓋全國45個城市,32家三甲醫院,200余位專家參與,累計參與學習討論超過10萬人次。項目聚焦乳腺癌疑難病例的規范診療,邀請國內外腫瘤診療領域專家和相關跨學科領域專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極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誤診誤治,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增加治療方案的可選擇性、制訂個性化治療手段,改善腫瘤患者預后,有效推進臨床醫生乳腺癌規范診療和疑難病診療的能力建設。
2.3.4 臨床研究及轉化研究能力建設
為了推動臨床研究和轉化研究能力建設,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委員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以及其他相關機構組織了一系列的學術活動和研討會。國家癌癥中心轉化醫學高峰論壇學術周通過網絡直播形式召開,邀請了國內外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轉化醫學界的知名專家教授參與。論壇的重點是推動和促進轉化醫學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聚焦于腫瘤診療新技術與新方法的討論。論壇內容涵蓋個性化藥物、腫瘤免疫治療、代謝性疾病、干細胞研究、基礎和臨床、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人工智能與生物醫學大數據等方面。臨床研究設計網絡研討會通過網絡直播形式開展,邀請全國各地的臨床專家共同學習和探討臨床研究相關內容。研討會內容涵蓋了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真實世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RWE)、統計、論文設計及發表等方面的內容,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科研學習平臺,幫助他們提高科研能力。這些學術活動和研討會為醫生們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通過不斷提升醫生們的臨床研究及轉化研究能力,可以推動醫學領域的發展,促進疾病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2.3.5 中國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和科普能力建設
為提高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和科普能力,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中國癌癥基金會、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傳播分會、社會公益組織樂活者聯盟共同搭建乳腺癌患者教育平臺,旨在實現乳腺癌患者管理的全方位提升和全周期促進。2021—2022年舉辦中國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項目、“全力去愛 樂活人生”粉紅十月患者科普教育活動、“健康中國,愛汝有責”乳腺癌健康科普大賽、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通過線上和線下形式開展科普教育,加強醫護人士和公眾之間的交流,提供科學專業的乳腺癌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等方面的知識,幫助患者提升乳腺癌科學防治觀念和樹立積極的態度,提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
2.3.6 日間診療能力建設項目
隨著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升高,如何通過有限的醫療資源滿足腫瘤患者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日間診療可以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優化利用,進一步解決患者“住院難、費用高”的問題,從而達到醫患雙贏。然而在我國,目前日間診療在所有腫瘤診療行為中占比不足5%,極大制約了我國有限醫療資源的合理化使用。為推動我國腫瘤日間診療發展,使社會、醫院、患者多方獲益,中國腫瘤日間診療聯盟學術支持、博鰲腫瘤創新研究院組織發起“中國腫瘤日間診療規范化建設項目”,計劃至2025年12月通過5年時間,通過腫瘤日間診療示范基地及示范病房建設、規范標準制定、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教育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在設置、準入、管理、模式推廣等方面全面展開探索,推動腫瘤日間診療新興亞學科逐步建立,大力推動中國腫瘤日間診療工作的快速發展,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為腫瘤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3
總結與展望
我們希望通過對《年鑒》的研究和解讀,對我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與質量控制成果進展進行追蹤和分析。對于未來的工作重點及面臨挑戰,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將繼續組織和團結腫瘤領域各方的力量,進一步擴大乳腺乳腺癌規范化質控和健康管理工作的覆蓋面,第一批試點中心已經處于驗收階段,未來將依據試點評估實施方案評選出優秀示范單位,2023年將繼續擴容增加試點中心的布局,第二批試點中心正在申報中。此外,將進一步加強基本建設、優質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由點及面,持續提升各省級、市級乃至縣級醫院乳腺癌防控能力,提升對早期乳腺癌的早診早治能力和晚期乳腺癌的救治能力,將乳腺癌的質控經驗拓展至多個癌種,推動乳腺癌乃至整個實體腫瘤診療水平的提升。同時,記錄并推出基于我國國情實踐并帶有全球視野的中國特色《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在中國腫瘤防控事業高速發展的道路上留下我們自己的足跡。
基金項目: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重大協同創新項目(2021?I2M?1?014)
通信作者:
文獻來源:
王文娜,李俏,蘭波,等.《中國乳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年鑒》解讀[J/CD].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志,2023,9(3):23-29.
下載鏈接:
http://www.jmcm2018.com/CN/10.12151/JMCM.2023.03-05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