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無論啥酒,少喝不喝才是上上策!
潛心研制數十年,茅臺酒中造院士?
2021年2月16日中午,媒體報道了一則消息:貴州省科協推薦茅臺總工程師王莉入圍中國兩院院士候選人。消息一出,輿論嘩然,這是繼2011年“煙草院士”后新出現的“酒院士”,網友紛紛表示“兩院院士醬香候選,殺傷力不大,侮辱力極強。”
貴州省科協推薦2021年院士候選人
茅臺酒歷史頗長,遠銷海外,說它是許多國人心中的“國酒”并不為過。逢年過節、迎來送往,一瓶茅臺酒似乎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僅如此,茅臺酒聲稱酒體含有多酚,具有“護肝”“抗癌”效果,既具名氣又含有人們喜聞樂見的“養生”作用,多管齊下,即使價格高到驚人,茅臺酒仍是一瓶難求、股市一飛沖天……
茅臺酒
飲酒,合法的“殺手”
然而,推杯換盞間,全球每年大約有300萬人因過量飲酒被奪去生命,其中男性占75%。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根據西方人群調查數據得出結論飲酒與多種癌癥(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和女性乳腺癌)具有因果關系[1]。而在中國,過去的對酒精和癌癥的前瞻性研究受限于樣本量小、研究范圍單一,數據的豐富度與可靠性均與國際有一定距離[2]。
近日,一篇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論文對中國飲酒與總/特定部位癌癥的關系進行了前瞻性研究[3,4]。
該研究采用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項目數據,納入了來自10個不同地區超過512000名30-79歲的成年人,中位隨訪10年。結果發現,經常飲酒不僅會增加食管癌、口腔和喉癌、肝癌、結直腸癌等既往就認為與酒精相關的癌癥風險,還會增加肺癌和膽囊癌風險。
文章標題
飲酒增多種癌癥風險,男同胞注意了!
研究顯示,當前中國經常飲酒的男性平均每周飲酒286g,其中18%的人表示有喝酒伴隨潮紅反應,37%的人酗酒,62%的人每天喝酒,70%的人喝烈酒和86%的人隨餐飲酒。
而中國女性飲酒量(平均116g/周)較低,情況相對樂觀。
對于男性而言,不論是總患癌率還是大部分部位的患癌率,當前經常飲酒者都高于不喝酒者。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常飲酒者患癌的概率也比不喝酒者高,但在許多癌種中要比現在仍常飲酒者更安全。
當前中國經常飲酒男性按飲酒量得出的飲酒特征
男性飲酒狀態與新發癌癥風險的關聯
在當前經常飲酒的男性中,飲酒與多種相關癌癥風險存在顯著的劑量-反應關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這就意味著,只要你喝酒,就會增加特定癌種的罹患幾率。
研究者表示:與不飲酒的人群相比,平均每周酒精攝入量每增加280g,
-
食管癌風險增加98%(趨勢檢驗p<0.001);
-
口腔和喉癌風險增加74%(p<0.001);
-
肝癌風險增加52%(p<0.001);
-
結直腸癌風險增加19%(p=0.05),其中直腸癌風險增加29%(P=0.02),結腸癌風險增加13%(P=0.36);
-
膽囊和膽道癌風險增加60%(P=0.004);
-
肺癌風險增加25%(p<0.001);
-
IARC酒精相關癌癥風險增加65%(p<0.001);
-
非IARC酒精相關癌癥風險17%(p<0.001);
-
總患癌風險增加37%(p<0.001)。
當前經常飲酒的男性飲酒量與常見癌癥的關系
飲酒模式深刻影響患癌概率!
在飲酒頻率方面,如果一名男性幾乎每日都飲酒,那么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將提高;若酗酒,則易導致罹患食管癌的超高風險增加。
就飲酒方式而言,空腹飲酒(非進餐時飲酒)與肝癌風險存在顯著關聯,這可能與沒有食物時人體能更快地將酒精吸收到血液中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酒的品類(白酒、紅酒等)并不影響患癌的概率,也就是說改喝非烈酒并不能改善健康!
當前經常飲酒男性不同飲酒模式的患癌HR
此外,研究還發現,在飲酒后臉紅的人中,飲酒與多種癌癥風險的關聯更強,特別是食管癌和肺癌。不過肺癌風險受飲酒量的影響較小。
當前經常飲酒男性中,飲酒和潮紅狀態與食管癌和肺癌風險的關聯
總的來說,該研究認為飲酒與食管癌、口腔和喉癌關聯最強。除此以外,研究人員警示酒精攝入量與肝癌發生率之間存在顯著的劑量-反應關系。在近二十年中,乙肝病毒感染、黃曲霉素中毒所致的肝癌比率已漸趨下降,未來更為普遍的可能是酒精誘導的肝癌。重度飲酒作為中國肝癌危險因素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國若要在未來摘掉肝癌大國的帽子,需要采取足夠的措施應對酒精危害。
同時,結直腸癌的風險亦不能忽視。該項研究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比中國以往所有前瞻性研究的還多,這可能是因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與城市化,飲酒量增加而提高了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該研究未發現女性飲酒與罹患癌癥的風險之間具有明確的關聯,這是因為中國女性較少飲酒(調查對象中只有2%的女性經常飲酒),因此無法有效評估女性飲酒與癌癥的相關性。
在中國男性中,飲酒與總患癌風險及多數部位患癌風險增加相關。除了總量之外,某些飲酒方式(例如每天飲酒、酗酒等)和降低的酒精耐受性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某些癌癥(尤其是食管癌)的風險。降低中國人群的酒精攝入水平是一項預防癌癥的重要策略!
參考資料:
1. IARC Working Group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Personal habits and indoor combustions. Volume 100 E. A review of human carcinogens.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2012;100(Pt E):1‐538.
2. Fan Y, Yuan JM, Wang R, Gao YT, Yu MC. Alcohol, tobacco, and diet in relation to esophageal cancer: the Shanghai Cohort Study. Nutr Cancer. 2008;60:354‐363.
3. Pang Y, Holmes MV, Guo Y, et al. Smoking, alcohol, and diet in relation to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China: a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Cancer Med. 2018;7:229‐239.
4. Im PK, Millwood IY, Kartsonaki C, Chen Y, Guo Y, Du H, Bian Z, Lan J, Feng S, Yu C, Lv J, Walters RG, Li L, Yang L,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 collaborative group. Alcohol drinking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a: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adults. Int J Cancer. 2021 Feb 26. doi: 10.1002/ijc.3353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634874.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遣之 uu
本文審核: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讀博士 池肥肥
責任編輯:Sharon
往期精彩回顧
一個母親的去世引發的思考:醫者該怎樣面對死亡?!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檢查一次!三位大咖為肝癌防治支招
Science子刊:東亞人喝酒更容易得胃癌?喝酒上臉的注意了
每周一瓶葡萄酒,致癌風險等于抽5-10根煙
東亞人喝酒更致癌?日本研究了12萬人大數據得出結論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