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腦轉移NSCLC新希望:entrectinib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融合陽性NSCLC顱內ORR達79.2%

    導讀:近日,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布了entrectinib在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的3項I期或II期臨床試驗(ALKA-372-001、STARTRK-1和STARTRK-2)的最新綜合分析結果。結果顯示,entrectinib在這類患者中的整體療效顯著[客觀緩解率(ORR)達67.1%,中位緩解時間(DoR)為15.7個月],基線可測的中樞神經系統(CNS)轉移患者的顱內ORR達到79.2%。

    前言

    ROS1基因重排是NSCLC的致癌驅動因素。ROS1融合發生在1%-2%的NSCLC中,高達40%的ROS1融合陽性的轉移性NSCLC患者在診斷時有CNS轉移。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新的靶向藥物必須在CNS中表現出活性。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entrectinib是靶向ROS1的有效抑制劑,可穿過血腦屏障并在CNS中保持活性。

    研究方法

    該研究納入了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融合陽性NSCLC患者,這些患者伴或不伴有CNS轉移。受試者每日口服entrectinib≥600 mg,在較長的隨訪時間中評估療效。該研究設立采用盲法獨立中心評價(BICR)的ORR和DoR為共同主要終點。次要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總生存期(OS)、顱內ORR、顱內DoR、顱內PFS和安全性。

    研究結果

    綜合療效評估人群包括161例隨訪超過6個月的患者,其中入組STARTRK-2研究受試者145例,STARTRK-1研究受試者7例,ALKA-372-001研究受試者9例。中位隨訪時間為15.8個月(IQR,10.4-22.9),中位治療時間為10.7個月(IQR,6.4-17.7)。

    1. 整體療效

    BICR評估顯示,多數患者的目標病灶縮小,108例患者獲得了明確的客觀緩解(ORR為67.1%,95% CI,59.3-74.3);14例獲得完全緩解(CR,8.7%),94例獲得部分緩解(PR,58.4%),另有14例患者(8.7%)病情穩定(圖1;表1)。此外,緩解發生時間較早,中位緩解時間為0.95個月(范圍為0.7-26.6個月)。

    腦轉移NSCLC新希望:entrectinib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融合陽性NSCLC顱內ORR達79.2%

    圖1 entrectinib治療ROS1融合陽性NSCLC患者的最佳療效瀑布圖

    表1 ROS1融合陽性NSCLC患者的總體療效

    腦轉移NSCLC新希望:entrectinib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融合陽性NSCLC顱內ORR達79.2%

    在所有緩解者中,12個月的DoR率為63%(中位DoR為15.7個月;95% CI,13.9-28.6)。在總體人群中, 12個月PFS率為55%, 中位PFS為15.7個月(95% CI,11.0-21.1)。

    2. 亞組患者療效

    在基線合并CNS轉移的24例患者中,顱內ORR為79.2%(n=19;95% CI,57.9-92.9;表2;圖1C),包括3例(12.5%)獲得顱內CR的患者。在24例CNS轉移灶可測量或不可測量的客觀緩解患者中,顱內緩解的中位時間為0.95個月(范圍0.7-6.4);且緩解持久,12個月顱內DoR率為55.0%(表2)。

    表2 基線時存在CNS轉移的ROS1融合陽性NSCLC患者的顱內療效

    腦轉移NSCLC新希望:entrectinib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融合陽性NSCLC顱內ORR達79.2%

    在CNS轉移灶可測量或不可測量的患者中,中位顱內PFS為8.3個月(95% CI,6.4-15.7),12個月PFS率為44%(表2)。在開始entrectinib治療前至少6個月未接受腦放療的患者中,顱內ORR為46.2%(95% CI,26.6-66.6);在過去6個月內接受腦放療的患者中,顱內ORR為60.0%(95% CI,36.1-80.9)。

    3. 安全性

    不良事件與此前報告一致,并未發現新的安全信號。大多數不良事件等級較低,易于管理。196例患者(93.3%)報告了任何級別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幾乎所有的TRAE嚴重程度都是1-2級,最常見的是味覺障礙(42.9%)、頭暈(34.3%)和便秘(31.4%)。最常見的3級TRAE是體重增加(8.1%)、ALT升高(3.3%)和腹瀉(2.9%)。7例患者(3.3%)出現4級TRAE;無5級TRAE發生。Entrectinib的停藥率較低,高劑量強度表明,任何劑量調整對總體暴露的影響都很小,大多數患者接受了計劃的全部劑量。

    討論與結論

    這一更新的綜合分析是針對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OS1融合陽性NSCLC患者的規模最大的前瞻性試驗,并證實了entrectinib在整體人群和CNS轉移患者中的強活性。這項研究的總體ORR為67.1%;大多數緩解發生在治療的第4周(即第一次評估時),且持久緩解(12個月DoR率為63%)。在基線時具有可測量CNS轉移病灶的患者中,顱內ORR為79.2%。

    對于基線時不存在CNS轉移的患者,治療期間沒有被要求進行腦部掃描,但根據臨床指征進行了掃描。因此,這些患者的CNS進行性疾病只能通過研究者自行決定進行的常規掃描或通過提示CNS疾病癥狀的掃描來檢測。研究者認為,盡管這一探索性終點的數據必須謹慎解釋,但其暗示了entrectinib的潛在CNS保護作用。

    在開始entrectinib治療前6個月未接受腦放療的患者中,顱內ORR為46.2%,證實顱內療效并非歸因于放療對腦部病變大小的殘留影響。研究者認為,由于其他可用ROS1抑制劑的顱內活性的有力證據有限,而高達40%的ROS1融合陽性轉移性NSCLC患者在基線時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因此該綜合分析中entrectinib顯示的顱內獲益具有特殊的臨床意義。

    在這項分析中,entrectinib的總體ORR(67.1%)與其他ROS1抑制劑一致,但考慮到研究人群之間的固有差異,應謹慎考慮交叉試驗的比較。總之,在這項受試者更多且隨訪時間更長的更新分析中,entrectinib繼續顯示出對ROS1融合陽性NSCLC患者的高度臨床益處,尤其是對基線時存在CNS轉移的患者。

    參考文獻:Dziadziuszko R, Krebs MG, De Braud F, et al. Updated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trectinib i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ROS1 Fus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21 Mar 1: JCO200302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