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從醫十六年,竟然沒有回娘家、婆家過一個年!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醫生節來臨,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回想起近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感概頗多。

    雖然工作近16年了,也僅僅只是一名普通得再普通不過的醫生,經常上著班,忙忙碌碌,雖有小職稱,卻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也不是聞名于世的醫者,下班了同樣是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對于家庭,我感到非常愧疚,16年,竟然沒有回娘家、婆家過一個年。

    去年我又沒能夠回家過年!并且隨時待命去前線。

    從醫十六年,我沒有成為了不起的醫生!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我在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教育,不論是老師家長的說教還是書籍環境的浸染,都讓我覺得需要在未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雖然做著平凡的工作,我也得到了許多患者和家屬的認同。在工作之余,我喜歡和他們聊聊天,談談心。聊聊他們的家庭以及疾病。曾經有一個乳腺癌的病人方奶奶動情地握著我的手說:“看到你,我的心情就好多了。”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名作家。自從入了醫學這張門,十幾年來,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寫病歷了。寫病歷有基本的格式要求,當年全部靠手工勞動,寫得人手都發麻,頭昏腦脹。

    從醫十六年,我沒有成為了不起的醫生!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近幾年來雖然有電腦,但是質控工作也越來越嚴了,依然不輕松,寫病歷成為了小醫生人生不可擺脫的一部分。

    后來,我成為了科室宣傳員,經常寫一點宣傳科普文章被今日頭條、湖南醫聊、紅網等媒體轉載,偶爾還被彈窗。2019年2月,看到幾個熟悉的人竟然有自己的頭條號,成為了今日頭條的一員,從此有了新的奮斗方向。

    2019.5.12是護士節。我寫了一篇有關我們護士長的文章《腫瘤科的護士花:當母親節遇上護士節》。因為這篇文章,她被頭條評選為十大最美護士之一。

    有了今日頭條,我才能有機會宣傳身邊的人的優秀事跡。

    從醫十六年,我沒有成為了不起的醫生!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最美護士。

    在今日頭條“我心中難忘的醫生/患者”征文比賽中,我的文章《從醫十五載,醫師節有感……》被選為優質征文,真的非常開心!從此,又有了一個關于我和頭條的故事分享機會,我感概良多。

    回想起2019.8.19,醫師節,上完了腫瘤科四天一個的晚班,上午查房結束,還收了一個病人。

    正好一位食管癌晚期的患者張叔叔準備出院了。他這次住院是因為消化道大出血,一度病危,出血不止,血壓下降,經過數天的搶救,他竟然恢復的還不錯,可以開心地出院了。

    他動情地對我說:“住院了才知道家是最想呆的地方,心里面滋滋地想。”我感概頗多,也許生病的人才真正體會到家庭的重要性。所以,我下班后,寫了這個故事,參與了頭條的征文比賽。

    我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要常回家看看。

    過去了一個多月,收到了頭條的消息。頭條的鼓勵,不僅是對我的文章的肯定,也指明了我以后寫作的方向。

    從醫十六年,我沒有成為了不起的醫生!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2019.8.19,醫師節。

    下面我再給大家分享幾個腫瘤科真實感人的故事。有夫妻情,母子情,姐妹情,醫患情……

    作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是女性,我寫了這些故事。有了今日頭條,我才能有機會把一些人間的冷暖告訴世人,就像@最后一支多巴胺那樣。

    故事一、她在母親節的凌晨去世了,沒能等到女兒參加完高考

    2019-05-12同時是母親節。母親節,患肺癌晚期的陳姐,于母親節凌晨去世。她老公曾說,她最擔心的是她6月要參加高考的女兒。

    4月份腫瘤科進行了腫瘤防治宣傳周的活動,她老公還為我們忙前忙后。她生病后,老公辭職了天天陪伴她。她的女兒準備母親節上午來醫院看望母親,沒想到……

    那天,我還寫了一篇 文章《她在母親節的凌晨去世了,沒能等到女兒參加完高考》。這是一個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獲得了幾百萬的推薦量,幾十萬的閱讀量,并且有很多非常感人的留言。今年高考,他們的女兒考上了大學。

    在腫瘤科上班,見到了太多悲歡離合。在腫瘤科,看到最多的現象是,男人病了,女人全身心的陪伴,而女人病了,很少有男人全程陪伴,甚至男人很快就有了新歡。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大家,人間有真愛!

    從醫十六年,我沒有成為了不起的醫生!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大家,人間有真愛!

    故事二、《卵巢癌晚期女兒,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希望陪你一生》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可憐的女人。不到一歲,因為母親是老師,工作繁忙,沒有人可以幫忙,只好把她送給一位親戚帶養,直到上小學才接回家。她有一位大三歲的姐姐,被母親帶在身邊。所以多年以后,她還在埋怨她的母親當年的“不公正”的行為。母親也是無可奈何。

    她離婚了,之前沒有生育小孩。一直和年過八旬的父母親相依為命。

    三年前,她明顯腹脹,完善卵巢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經過醫生檢查,最終確診她患上了卵巢癌,予以了手術及化療治療,病理類型不太好。

    2019年1月她出現了明顯干咳癥狀,去醫院檢查確診為卵巢癌肺轉移。化療后癥狀一度緩解,但副反應大,不能堅持下去。最近,她乏力惡心,完善磁共振發現已經腫瘤腦轉移。

    現在她46歲,母親84歲,性格也不開朗,容易為一點點小事情激動不已。

    也許童年的時候沒有母親的親自養育,對孩子的心理是一輩子的傷害。現在很多農村的孩子,父母親長期外出打工,真的是非常可憐。

    偉大的母愛。

    我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從小和父母親在一起生活。

    因為如果沒有父母親陪伴,孩童時期最缺的是安全感和歸屬感。

    故事三、《90后小夫妻,老婆胃癌術后轉移,老公雖沒錢,但不離不棄》

    一位年輕的胃癌術后復發女患者,才28歲。以前她化療后經常來門診化驗血常規,這個姑娘個子瘦小,小圓臉,大眼睛,戴著一頭假發。

    以前她有慢性胃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效果不太好。因為工作原因也經常熬夜,吃夜宵。

    她于2017年12月因反復腹痛腹脹,在外院行胃鏡病理確診為胃竇部印戒細胞癌,這種病理類型惡性程度非常高。后來轉入外科進一步手術治療。

    2019年10月她覺得腹部不適,復查PET—CT腫瘤復發,腹腔多處轉移。

    因印戒細胞癌惡性程度高,又復發轉移了,改予以化療及免疫治療。治療后她的治療副反應重,明顯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出現高熱達40度,以及合并肺部感染,需入院進一步治療。

    她三歲多的男孩子只知道媽媽需要打針才能好起來,她希望陪寶寶慢慢長大呢!生病后,她基本上晚晚都要失眠。

    從醫十六年,我沒有成為了不起的醫生!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胃癌晚期的她希望陪寶寶慢慢長大呢!

    但她的愛人很不錯,愿意傾盡全力為她治療。照她的話說就是,除了錢不多,別的都不錯。

    我寫這個故事的目的,希望大家珍惜健康,珍惜身邊的人。

    故事四《90后小姑娘乳腺癌骨轉移渾身疼痛,問我:醫生,我想回家過年……》

    2018年農歷12月底,病房來了一位特殊的年輕患者,28歲的她因為疼痛劇烈全身不能動彈。2016年發現右乳腫塊,診斷為乳腺癌。做了乳腺癌根治術,術后病理發現有6個淋巴結轉移了,因為經濟原因,術后她只予以了化療治療。她們的父母年老,所以幾年前她們就來到長沙打工,養家糊口。

    術后定期復查沒有發現大問題,2018年10月就有脖子疼痛不適,以為是頸椎病,沒有引起重視。

    2019年1月,突然出現頸部及背部疼痛難忍,不能活動,開始她以為是普通的問題,沒想到做檢查發現竟然廣泛骨轉移,腫瘤標志物非常高,有全身癱瘓的危險。

    3年過去了,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誰知腫瘤竟然復發了。她感到非常絕望,因為經濟實在困難,她們準備放棄直接回家。姐姐為了她都拒絕了很多追求她的男孩子。

    后來姐姐要我再勸勸妹妹。我們再次找妹妹談心。和她說了很多我們見過的乳腺癌骨轉移患者戰勝病魔的例子。

    考慮到經濟特別困難,用了一點口服化療藥物和抗骨質破壞的藥,定期來醫院復查及治療。

    她們問,明年能不能回家過年?我說,只要有信心,應該有機會!幾個療程后 ,疼痛明顯緩解,不需要吃止痛藥了,腫瘤標志物明顯下降,妹妹可以站起來走路了……

    一年過去了,現在病情穩定,她們已經回北方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

    大家要珍惜兄弟姐妹間的情分。

    我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要珍惜兄弟姐妹間的情分。經常看到電視新聞播出一些,兄弟姊妹反目成仇的事情,覺得不可思議,能夠成為同一個母親的孩子,這是多么好的緣分,應該要無比的相親相愛啊!

    故事五、《門診,來了一對老年夫妻,來自農村。妻子是結腸癌晚期,腹腔廣泛轉移》

    幾個月前,她的下面還經常流血。因為經濟非常困難,想放棄治療。一些農村的患者,對于癌癥可能會選擇這種方法。

    他們有兩個小孩,都沒有讀過大學,就在家附近打工。收入不是很高。后來,我們還是建議患者不要完全放棄,吃一點口服化療藥物,費用低一些。

    他們最終接受了建議。幾個周期后,流血的現象消失了,腫瘤標志物也開始下降了。CT復查,腫塊較前縮小。說明治療還是有效的。

    他們非常感激。家里到醫院坐車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有些小事情本來可以打電話問,每次都是要坐車來科室找醫生。

    他說這樣才是對醫生的尊重。他只希望老婆能夠多活一段時間。每次看完,都要說很多樸實無華的感謝詞語,讓人非常溫暖老婆婆問,她這個病還能活多久,能不能過年?

    中國人對于過年是非常看重的。我對她說,過年肯定沒有問題!這是慢性病。她開心地笑了。

    文章后面好多人留言,都覺得醫生的不容易。

    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戰勝疾病的武器。

    我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戰勝疾病的武器,最希望患者疾病康復的人其實是醫生。醫患應該站在同一戰線去戰勝疾病。

    再說說自己吧。作為一名醫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我們平凡且瑣碎的日常工作中,隨時都擔負著為了患者戰勝疾病,解除痛苦,增進健康的崇高使命。

    我國醫學大家林巧稚先生,她醫治病患無數。用其一生,為我們展現了“大醫精誠”的精神境界和慈善仁愛的菩薩心腸。

    和大醫相比,我們的事跡非常平凡。這些文章,我也只是用平實的語言敘述了腫瘤科的故事!

    在腫瘤科見到了很多悲歡離合,腫瘤患者的故事很多,只是缺少時間寫,缺少媒體展示,今日頭條是實名制,因此它的內容肯定是真實的,所以它才能有巨大的優質讀者群。

    現在,我成為了今日頭條的原創作者,今年,我的微頭條閱讀量不錯,也有近千萬的爆款,感謝今日頭條對我的厚愛。

    從醫十六年,我沒有成為了不起的醫生!初心不改,今生無悔入杏林

    醫務工作者,他們守住了無數病人的光陰,卻沒守住自己由黑變白的兩鬢,奮戰在治病救人的最前線。可還記得新年伊始,新冠病毒肆虐之際,他們在這條與死神正面交鋒的艱險路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為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他們用血肉之軀筑成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縱有百樣挫折千般委屈,我也仍愿意和這世界的溫暖相擁,初心不改雖遠不怠,今生無悔入杏林!

    以后我將在今日頭條的陪伴下,寫更多更好的患者故事,傳播更多更好的科普知識,繼續進步成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