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腫瘤時訊,ID:oncology_doconline
微信公眾號后臺回復:“入群”,進入中國腫瘤時訊粉絲群,還有福利紅包~
一、變了味的愛心,只剩下一地雞毛
2015年6月初,南京女童小柯身患罕見病脊索瘤(小柯蕾于2016年10月20日在美國去世)。他的父母通過網絡求助,獲得社會捐贈648.43萬元善款。在這筆善款的背后,還有一組數字:
(1) 小柯父母在南京擁有三套以上的房子和私家車。
(2) 7月1日,女童小柯的父母帶領四名隨行醫護人員,花費25萬人民幣包機前往美國為孩子治病。
(3) 在這之前,其父親還因取消赴臺灣長庚醫學中心治療以及相應的包機,賠償對方費用36萬(36萬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貧困人口156年的收入總和)。
2016年,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刷爆全網,短短幾天時間,超過11萬人打賞,募集數百萬善款,這筆善款的背后,是羅一笑的父親坐擁3套房、2輛車、1家營銷公司。
2019年,德云社吳鶴辰因患腦出血眾籌百萬引發公眾討論,在這件事的背后,是吳鶴辰北京有2套房(注意是北京)、1輛車,家人眾籌后立馬更換最新款華為手機。在遭到網友圍攻后,其妻子不惜下場手撕網友,表示“我從來沒逼捐任何一個人,眾籌本來就是自愿原則,談何騙人?”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當大病眾籌變成了消費同情心的“抽水機”,即使是以上引發了全網暴風雨式討伐的案例,在輿論過去后,錢款的走向也就這樣不了了之,那些被收割的“智商稅”,依然躺在別人的錢包里。
一波一波的感情消費過去,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
二、我們還能不能信任陌生人?
大病眾籌平臺上的大部分人群,都與下面的一組數據有關:
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癥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癌癥)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
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
大病眾籌平臺上鏈接的是另一組數據:
2018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為全國1400余家公募慈善組織發布募捐信息2.1萬條,網民點擊、關注和參與捐款超過84.6億人次,募集善款總額超過31.7億元。
這是一場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的信任戰役。
這場戰役的背后
有輸,亦有贏
這些數字背后,是千千萬萬個家庭在爭取活下去的希望,也是千千萬萬的個體同情心和同理心的釋放。
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還能不能信任陌生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也需要大病眾籌,能不能得到陌生人的信任?
這道一個雙向選擇題,誰都要選擇。
三、大病眾籌,籌的是信任
還記得那個找300人借30萬的H女孩嗎?
女孩的父親開車撞了人,而母親在兩個月前突發腦出血住院。連續遭遇意外,不得不借錢渡過難關。
她在文中說:
我需要30萬,我尋找300位朋友,每個人借我1000元,多了拒收,少了也拒收,只接受微信轉賬,我會清楚地備注和記得,我欠300個人,每人1000元。
按照我目前的薪水,不過度影響我生活的情況,我每個月可以還5個人,我需要還5年,這當中不排除我工資不斷上升以后,我會加快還款的速度。
這之后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她一直默默地記著這件事,一個人默默地堅持還款。
到2018年7月20日,H姑娘提前兩年,完成了還款計劃。
網上借錢,再一筆一筆的還回去,這源于女孩的誠信為人。
大病眾籌的人群,需要的可能遠遠不止30萬。
募集到的錢每多一分,接受到的信任和關心就更重一分。
回到前面的問題:
我們還可以在眾籌平臺上信任陌生人嗎?
答案是:可以的
但是這個肯定的回答前,還有很多事需要去完善。平臺的審核機制、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明確的眾籌流程、誠信的社會體系……
困難面前,幫助你的人一點小的舉動,都是溫暖你的一股力量。
陌生人對你的一份信任,都是屬于你的一份幸運。
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夠不辜負每一份信任
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