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科植物,by 阿橋HQ. Flickr. CC BY-SA 2.0
7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在Hepatology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該研究通過分析公共數據庫或已發表的不同癌癥類型的基因組測序數據發現,在不同腫瘤類型中,肝癌受馬兜鈴酸影響最大。在隨機檢測的62例患者樣本中,16例(26%)存在馬兜鈴酸與DNA形成的加合物,明確肝癌患者有馬兜鈴酸暴露。
早于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馬兜鈴酸及含馬兜鈴酸的植物列為一類致癌物。
馬兜鈴:治病中草藥 傷身不留情 弊大于利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馬兜鈴屬的中草藥具有利尿、抗感染、消炎和抗蛇毒等功效。包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有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尋骨風、朱砂蓮、細辛和關木通等。
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和中成藥曾用于治療風濕、痛風、傷口化膿等多種病癥,并廣泛應用在減肥和減輕女性經期癥狀上。
然而,現代醫學發現馬兜鈴酸會損害腎臟,近年來的發現更是將其毒性直指“致癌”。
1992年,比利時有一百多位服用了減肥藥的婦女得了由腎纖維化導致的腎衰竭(也叫尿毒癥)。經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了這些女性都在使用一種「減肥中藥秘方」,其中兩味常見的中藥材——防己和厚樸富含“馬兜鈴酸”。此后,隨著針對馬兜鈴酸研究不斷深入,世界多個國家接連出臺政策禁止銷售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藥。
2017年,來自臺灣的科學家發現:在所檢測的98例臺灣肝癌患者的癌組織標本里,有76例帶有馬兜鈴酸誘導的基因突變 “指紋”,也就是說在臺灣有78% 的肝癌患者的癌細胞中攜帶有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
而這一比例,在中國大陸是 47%,在東南亞是 29%,在韓國是 13%,在日本是 2.7%,在北美是 4.8%,而在北美的的亞裔肝癌患者里,這一比例也高達22% 。研究曾引發廣泛爭論,但“缺乏直接證據”。
2019年7月20日,韓澤廣教授團隊最新的研究為馬兜鈴酸導致肝癌和腎臟病變提供了實錘證據。“我們的動物實驗以及對人類肝癌的分析強有力地表明,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應引起重視,被列為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韓澤廣團隊在論文中明確寫道。研究團隊還認為,馬兜鈴酸可以與黃曲霉毒素B1類比。黃曲霉毒素作為一類致癌物,和肝癌的關系已經被學界廣泛證實。
應如何看待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
常用的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有:關木通、廣防已、青木香、馬兜鈴、木防己、天仙藤、漢中防己、理防己、川防己、木通馬兜鈴、尋骨風、朱砂蓮、細辛、威靈仙、青香藤、通城虎、南木香、管南香、假大薯、淮通、鼻血雷、白金古欖……
中國國家藥監局從2003年開始,陸續取消了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的藥材標準,這幾種中藥材不允許使用和銷售。并且規定含馬兜鈴、尋骨風、天仙藤和朱砂蓮的中藥制劑必須嚴格按處方藥的標準進行管理。因為采取系列風險控制措施,2003年至今我國馬兜鈴酸腎損害病例數量已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發腎癌報告。
但對比國際,我國針對含“馬兜鈴酸”中藥材的禁用力度并不明顯。
傳統中醫藥理論從未否認中藥的毒性,但中藥自古以來很重視炮制、配伍和煎煮,以降低中藥的毒性。“另外,對用藥部位也有選擇,例如細辛用的是地下部分的根和根莖,而不用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基本不含馬兜鈴酸。”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唐金陵教授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則表示,“科學研究值得引起我們對中藥毒性的警覺,但如果就此以點帶面來全面否定中醫,顯然不妥當。”
但是,如《知識分子》評論,“現代醫學對每種藥物都要進行毒副作用評估,這恰恰是傳統中醫所缺乏的。”北京大學公衛學院研究衛生毒理學教授郝衛東也表示,“中藥毒性問題應該引起更多關注,做更多相關研究。”
臨床醫生在用藥過程中,除按照傳統中醫藥理論外,還要結合現代研究進展,這樣才能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在當今醫療實踐中,首要考慮患者用藥的安全性,保證臨床用藥不會對患者造成機體傷害,以免導致醫源性疾病。
“堅持中西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如何讓中草藥這塊中華瑰寶,釋放其千年光輝而不失色,要靠中醫人的傳承,更要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掘與探索。
如果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會得癌癥嗎?
細辛、防己、木香…都是并不罕見的中藥材,很多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觸,那么會不會種下了癌癥隱患呢?
沒必要因此憂心忡忡!癌癥的發生一般有兩個關鍵步驟,一是正常細胞突變成為癌細胞,二是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的打擊從而發展成為癌癥。藥材中的馬兜鈴酸會導致正常細胞的基因突變,但它是否會導致癌癥則取決于其它兩個因素:這些基因突變是否讓正常細胞癌變,如果癌變了是否又能夠逃脫免疫系統的打擊。
此外,藥材在配伍煎煮過程中也會降低自身毒性。所以,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不是肯定會得癌癥,但會增加患癌風險。而且,這種風險隨著服用馬兜鈴酸的劑量增加而增加。
馬兜鈴酸可能在人體內沒有導致癌細胞發生,也有可能癌細胞沒能逃過人體免疫系統的打擊。不過如果曾經長期大量的服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則需要提高警惕,定期檢查,將隱患降到最低。
戰國時孫臏與龐涓的故事大家或許不會陌生。孫臏與龐涓師從鬼谷子,一日龐涓聽說魏國花高價引進人才,動了心。鬼谷子說:“你到山中摘一只花來,我為你占上一卦。”龐涓就摘來一朵草花,鬼谷子一看這朵花叫“馬兜鈴”,便告誡龐涓:這種花一開十二朵,這暗喻你享受十二年富貴;這花是采于鬼谷,現在枯萎了,鬼旁加一個委字正好是一個“魏”,你一定和魏國有緣;他還送給龐涓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
之后龐涓入魏朝,正趕上魏王用膳,庖廚送上來一頭蒸羊,龐涓果然從此發跡。后來與鬼谷子的另一個學生孫臏爭斗,敗,在馬陵道被萬劍穿身而死。果然是遇馬而卒!
龐涓的“遇馬而卒”雖不是馬兜鈴,但故事寓意也告訴我們:決定龐涓失敗的是他的選擇;同樣,馬兜鈴是有毒,但是真正讓人受到傷害的,其實是人對馬兜鈴的“選擇”。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