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TFboys成員王源被爆5月20日在北京某餐廳聚餐時吸煙,該行為引發大量關注。下午2時44分,王源發微博,就餐廳吸煙一事道歉,稱將深刻反思的行為,以此為鑒,成為更好的大人。
北京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接受采訪時表示,北京市明令室內禁止吸煙,希望其正視錯誤,承認并道歉,接受相應處罰。首先這是一種違法行為,北京控煙條例明確規定,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此外,這種行為還對身邊的朋友、服務員也造成不良的健康影響。不過張建樞也表示,違法不等于犯罪。
目前北京衛生監管部門已展開調查,責令餐廳限期整改,并將依法對王源進行處罰。
吸煙不好,公共場合吸煙更加不對,但如能知錯即改,也不失為一種可貴精神。幾天后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世衛組織之所以將之定在國際兒童節的前一天,就是希望下一代免受煙草危害。
吸煙帶來的危害
煙草煙霧中的7000多種化學物質中,至少有250種是已知的有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和氨。其中有至少69種已知的致癌物質。所以二手煙乃至三手煙的危害同樣巨大。
一手煙:我國煙民超過3億人,主要危害是誘發惡性腫瘤、導致心血管疾病以及新生兒缺陷。
二手煙:WHO的數據顯示中國有7.4億人受到二手煙的危害,其中1.8億是兒童,需要提醒的是香煙的煙霧繚繞下,同樣會對身體產生嚴重傷害。
三手煙:具體是指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存積在環境當中(沙發、窗簾、床墊、地毯、衣服、物品等,也包括抽煙的人本身)造成傷害,尼古丁在環境中形成的亞硝胺是煙草中主要的致癌物質之一(包括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在內),主要影響的人群是女性和孩子。
2016年,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稱,在非吸煙人群中,被動吸煙者患肺癌風險是非被動吸煙者的1.3倍。據此,他們將被動吸煙可能引發肺癌的風險評價從“幾乎確鑿”提升為“確鑿”,同時也將有關癌癥預防指導方針中“盡量避免被動吸煙”表述中的“盡量”刪除。
對于熬夜提神、舒緩壓力、排解情緒等方面,香煙有其優勢。但這一切和健康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在我們健康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的確有的人吸煙一世無虞,有的人不吸煙卻會被肺癌光顧,但拋卻概率不拼,少吸煙或不吸煙真的自帶好處。
現在戒煙是不是晚了?
很多人認為自己是老煙民,再戒也晚了。還有一些煙民雖然有主動戒煙的意識,但在過程中反復復吸直到放棄。
美國曾進行了一項題為“美國21世紀吸煙的危害和戒煙的好處”的大型調查研究,從1997年到2004年跟蹤記錄了20萬美國25歲以上人群的吸煙和戒煙歷史,及他們的疾病與死亡信息。
研究結果發現,25-79歲的人群中,長期吸煙的人,死亡率是從未吸煙人的三倍。大多的高死亡率是由于癌癥、心血管、和呼吸類疾病引起的,而這些疾病都可以追溯于吸煙。
吸煙人群的預期壽命比非吸煙人群少了十年以上。
但不要絕望,因為研究還發現:
- 35歲前戒煙的人群他們的預期壽命反彈到和非吸煙者相當(把丟失的十年全補回來了!)
- 45歲前戒煙人群,他們的預期壽命比一直吸煙者增加了九年。
- 而55歲前戒煙的人群,他們的預期壽命,比一直吸煙者增加了六年。
任何時間戒煙都不晚,戒煙越早越好。中國控煙協會會長胡大一教授表示,有人說剛戒完煙就得癌癥,這其實是種巧合,實際是煙齡太長了,戒煙太晚了,而不是因為戒煙導致的疾病。
戒煙是個“持久戰”
我們知道香煙中含有尼古丁,這種物質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給人帶來愉悅感,驅使著人們反復吸煙而造成上癮性,所以戒煙的過程非常困難。有研究顯示,人們平均戒煙嘗試八次后才能成功,所以不要輕易放棄。
1、推行煙包警示圖
一些國外的香煙外包裝上都會印刷非常丑陋的被煙草毒害的器官等圖片文字,如英國所有的煙盒包裝上都有一個單調的背景與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健康警示圖案,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香煙煙盒上都要印上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彩色警告性圖片等。
中國疾控中心姜垣表示,有大量證據表明,健康警示語能夠降低吸煙率,防止青少年進入煙民行列,所以我們也希望我國能夠盡早出臺相關舉措。
2、設定目標
有效的目標設定有幾個原則,英文縮寫為“SMART” 。
- Specific 具體的
- Measurable 可測量的
- Acceptable 可接受的
- Realistic 現實的
- Time-bound 有時間效應的
比如,“我要從明天開始戒煙”,這不夠具體和有測量性。
相比之下,“我從3月19日開始,每天從一包煙減到半包煙。從3月26日(一星期)后開始,每天只抽3根煙,到4月2號開始一根不抽”,就是一個好的目標設定。
3、遠離吸煙人群
特別是在戒煙初期,遠離工作生活中的吸煙人群和聚集的吸煙場所,可以減少被“誘惑”的機會,幫助自己逐漸脫離吸煙環境的影響。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