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撮鹽就夠了
鈉的作用
鈉與其他電解質(礦物質元素)配合,可調節肌肉收縮和舒張。電解質可調節細胞膜上液體流動,以實現細胞和器官存活和正常功能所需的體液平衡。
鈉與鉀一起“操作”類似泵的系統,通過神經促進脈沖。因此,鈉的建議攝入量往往是與鉀的攝入量保持平衡。鈉天然存在于食物中,如牛奶、肉類、貝類、根莖類蔬菜、青椒、西紅柿、西蘭花、卷心菜、黃瓜。新鮮水果和蔬菜含有豐富的鉀,因此也是“平衡”鈉的來源。加碘鹽可作為提供碘的載體;碘對于胎兒和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以及所有年齡段的最佳心理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飲食中鈉的主要來源是鹽(氯化鈉)。在中國,大約80%的鹽來自于烹飪,如炒菜時加入的鹽、雞精、醬油等含鹽調料醬料。但餐桌上供添加的調味品(鹽、醬汁和調味品)以及加工食品(臘肉、香腸、面條、糕點、醬菜、零食等)中的鹽含量也不容小覷。
世界衛生組織的食鹽建議
世衛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攝入不超過5克鹽(≈2克鈉),相當于不到一小勺的量;孩子的鹽攝入量可根據能量需求下調。鈉攝入過多(同時鉀攝入不足)會導致高血壓并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少數人,如心力衰竭或I型糖尿病患者,因為疾病問題或者服藥,而造成體內的鈉含量降低或體內水分加速積聚。這些人對鈉的需求可能會增加,應與醫生或營養師協商進行管理。對于一般人群,每天只需2克鈉或更少。
個人飲食的減鹽小貼士
減少鹽攝入重點在減少食品加工、烹飪和食用時添加的鹽。好消息是,口味是可以訓練的。逐漸適應的淡口味能幫助更好地享受低鹽或無鹽食物的天然美味。
在實踐中
- 飯桌上,避免習慣性給食物加鹽或含鹽調料——有些人添加前甚至都未嘗味道!
- 做飯時,少放鹽,包括減少使用含鹽的佐料、濃縮湯塊、含味精的調料。
- 平日里,少吃含鹽零食。
- 烹飪時,多使用香辛料等提味,減少用鹽量。
- 購物時,選擇無鹽或低鹽的加工食品,新鮮蔬果也可做零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