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管癌?
食管癌,聽著冷門,但確實國內高發且治愈率較低的一大癌種。《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發表的一項統計研究表明,全球有一半的食管癌病例發生在中國。
而由于食管癌發病隱匿,往往確診就是中晚期,讓治療變得棘手。
所以,如何能夠預防以及盡早發現食管癌變得尤為重要。
食管癌是罕見病嗎?
在我國,食管癌絕不是罕見病。
《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期刊共發表了全球195個國家地區的食管癌發病率、死亡率和可歸因風險因素等最新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食管癌新發病例47.3萬例,因食管癌死亡43.6萬例。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5.9例/10萬人,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5.5例/10萬人。年齡標準化DALYs為120/10萬人(DALYs指因疾病造成過早死亡或殘疾而損失的健康壽命年)。
在國家層面,2017年,中國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都最多,分別達到23.5萬和21.3萬,而DALYs達到446萬,幾乎占全球負擔的半數。
該如何預防食管癌?
1、不要總是“趁熱吃”
通常超過50度的食物,就會覺得燙嘴。一般我們食管可耐受的最高溫度為60度,超過這個溫度就會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傷。
長期吃燙食,反復傷害食管黏膜,會使其進入長期自我修復——破壞——修復——破壞的狀態,除了會引發慢性炎癥也會在反復刺激下引發癌變。
2.遠離亞硝胺與黃曲霉素
含有黃曲霉素的食品吃下去,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的食管。
目前,霉變食品中帶有的亞硝胺和黃曲霉素已經是聯合國評定的一級致癌物。
想要身體健康,我們就要舍得及時倒掉霉變食物。
3.忌吃粗糙食物,建議細嚼慢咽
食管癌高發地區的居民除了有進食很燙的飲食咀嚼檳榔或煙絲的習慣,這些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細胞增生,最終走向癌變
5.少吃辛辣制品
飲烈酒、吃過辣的麻辣燙、火鍋、燒烤等對食管的殺傷力同樣大。在辣、燙、煙熏、刺激的多重刺激下,對食管的傷害往往比單純的“燙”更大。
哪6類人群需要格外警惕食管癌?
1、出現吞咽困難情況的人群,進食大口固體食物時有遲緩、滯留或輕微哽咽感;
2、喉部有異物感人群,吞咽時感覺食管內有異物感,部分患者進食時感覺異物黏附在食管內,吐不出咽不下,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管病變的部位一致;
3、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
4、家族成員中有食管癌或消化道惡性腫瘤病史或其他惡性腫瘤病史人群;
5、食管癌高發地區的人群;
6、生活習慣不好的如吸煙或重度飲酒人群。
如果符合上述1條,特別是一條以上的,建議抽空給自己安排一個食管癌篩查,做好早篩早治工作。
擔心得了食管癌,我們該做哪些癌癥篩查?
1.X線鋇餐檢查:
X線鋇餐檢查是食管癌首選且常用的方法,此方法能可觀察食管的蠕動狀況、管壁的舒張度、食管黏膜改變和食管梗阻程度等,對食管癌病變的定位、確定病變范圍有重要意義。
2.胃鏡檢查:
在早期食管癌中的檢出率達85%以上。中晚期食管癌行胃鏡檢查診斷率達100% ,通過胃鏡檢查可獲取標本行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