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已升至8人。經檢測,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當地曾初步判定為黃曲霉素中毒。
一、椰酵假單胞菌是何物?
椰酵假單胞菌來源于土壤,可能會隨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米酵菌酸,導致食用者中毒。米酵菌酸耐熱性很強,120℃高溫處理l小時仍可保持毒性。椰酵假單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12小時,少數長達1-2天。
因此,如果食物中已經產生了米酵菌酸,不論制成何種食品,也不論采用何種日常的烹調方法,都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后可引起重度食物中毒。
- 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
- 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燥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
- 該食物中毒無特效解毒藥物,病后恢復情況與食攝入的毒素的量有關。
二、椰毒假單胞菌在20-30度下繁殖很快,在三類食品中最易繁殖:
(一)谷類發酵品如,發酵玉米面,糯米湯圓粉、玉米淀粉、糍粑、濕米粉等;
(二)薯類制品如馬鈴薯淀粉、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三)變質銀耳和木耳;
這些年,黑木耳中毒的病例屢見報道。這些黑木耳中毒病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黑木耳一般都泡發2天以上,腐敗變質。
三、食用腐敗變質、泡發黑木耳竟如此危險,罪魁禍首是誰?椰毒假單胞菌!
當儲存方式不當或時間過長,細菌繁殖產生米酵菌素毒素,米酵菌素是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種毒素。中毒的人輕則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則出現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尿血乃至抽搐昏迷等癥狀。
而且椰毒假單菌易被高溫殺死,可其產生的米酵菌酸性質穩定,高溫、蒸煮都不易破壞其結構。而不少新聞中的患者就是因為服用了泡發時間過長(兩天)已被米酵菌素污染的木耳而中毒的。
其實干木耳泡發所需時間很短,即食即泡最好,一般半個小時就可以發起來,完全沒有必要一泡就是一天。如果白天上班沒有時間,可以在早上把干木耳用涼水泡上,放進冰箱冷藏,然后晚上食用。涼水泡發木耳,更能保持木耳爽脆的口感。
隔夜浸泡甚至是泡發一兩天,這樣的木耳就不要再食用了,不能食用!不能食用!切記!!!
四、秋冬季預防食物中毒應做到以下幾點:
1、預防酵米面食物中毒。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湯子等發酵面米食品。
2、預防蘑菇食物中毒。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購食用菌必須到正規市場;一旦出現中毒癥狀,應當盡快催吐并前往醫院治療;患者如能攜帶吃剩的蘑菇,可以輔助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3、預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
要把扁豆煮熟燜透,破壞其毒素;購買時要挑選嫩扁豆,不買、不吃老扁豆。
4、預防諾如病毒傳播。
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預防諾如病毒,預防諾如病毒的傳播應注意保持食物和飲用水清潔,飯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細清洗雙手,要及時清洗飲食用具;做到生熟分開;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徹底清洗;正確儲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熱。
5、預防自釀葡萄酒中毒。
如果處理不當,自釀葡萄酒的過程中會產生甲醇等有害的副產物。應選擇釀酒用葡萄,控制好發酵溫度,溫度越高、浸漬時間越長、果膠酶用量越大,甲醇產生就越多;不宜長時間存放,釀好后應盡快飲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