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疾病中,很少有像癌癥這樣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壓力。癌癥不僅影響一個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僅破壞機體的正常功能,還造成身體形象的改變,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轉換,加重了恐懼、負罪、憤怒、抑郁、絕望等情緒反應。實踐證明,這些負性(消極)情緒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導致癌細胞的活躍,促進腫瘤的發展。
七情致病,中醫病因學的重點章節,中醫學早就認識到情志對機體健康及疾病預后的影響,強調調節情志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意義。給予病人心理安慰,幫助癌癥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情緒,鍛煉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希望,是戰勝癌癥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心理護理是腫瘤護理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癌魔
恐懼是癌癥患者普遍存在的情緒反應。據文獻報道,癌癥常見的恐懼有:對病未知的恐懼,對孤獨的恐懼,對疼痛的恐懼,對失去家庭和朋友的恐懼,對失去自我控制的恐懼,對退行性變的恐懼等。
恐懼常喚起對過去和未來對比的聯想和回憶,因而產生消極的情緒。心理護理首先要使病人擺脫對病情未知的恐懼,通過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減輕以至逐步消除恐懼情緒的困擾,幫助病人從困境中擺脫出來。
同時應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現,做到“辨證施護”,加強醫護合作,醫院與患者家庭合作,社會與醫院、家庭合作,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癌癥的信心,早日康復。
恐懼
癌癥是一種過度消耗性疾病,大多數癌癥患者中晚期都存在營養不良的惡病質狀態,即便早期癌癥病人由于機體儲存的脂肪迅速丟失而引起食欲減退,繼而因肌蛋白的過度分解,導致進一步厭食及精神淡漠、衰弱,
而且,癌癥病人常有味覺和嗅覺的改變,表現對“苦”的閾值降低,對“甜”的閾值升高,而經放療和化療又會使這些改變加重。因此,應加強有關營養知識的宣傳,重視癌癥病人的營養和膳食,宜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
進食不可太單純,各種營養素要平衡,·多進含維生素較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增加膳食中纖維素的含量。在食材的調配上,注意色、香、味,以增進食欲。酸苦甘辛咸,五味對五臟,中醫在飲食護理方面不但有理論基礎,也有實踐需求。
消瘦
中醫學歷來強調飲食與機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在疾病的治療中亦有“先以食治之,然后以藥療之”的說法。腫瘤是一類全身性的疾病,其發生發展與飲食關系極為密切,因此,飲食調理在腫瘤治療中極為重要。
臨床中通常根據患者的不同表現,有選擇地予以不同的飲食,做到“辨證施膳”,這樣既可滿足生理需要,又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做好中醫飲食護理,對于癌癥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