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對于癌細胞很具有針對性,所以與化療、放療相比,副作用會小一些,因為它主要是“靶向”作用于癌細胞,對于其他細胞影響較小。所以靶向藥物問世之后,成為很多肺癌患者都想使用的療法。但是能不能用靶向藥,要看肺癌是什么類型,還要考慮3個方面的問題,只有比較適合的患者,才能用靶向藥獲益。
要考慮病理類型
從病理上來說,肺癌可以分為2個大類和若干小類。2個大類是指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而若干小類,則是指比如非小細胞肺癌,又可進一步區分為肺腺癌、肺鱗癌、大細胞癌等種類。
這些不同病理種類的肺癌,在使用靶向藥物能否獲益方面,是差別很大的。
首先來說,小細胞肺癌可用的靶向藥物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因為很多靶向藥物都做了不少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研究,但是結果并不理想。就拿血管生成抑制劑來說,對于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服用后獲益很有限。究其原因,就是小細胞肺癌患者,很少攜帶靶向藥物作用的突變靶點。
其次,即便是非小細胞肺癌,其中肺腺癌可用的靶向藥物比較多,而且效果也比較好;而肺鱗癌和大細胞肺癌,可用的靶向藥物就比較少,而且使用之后療效也不是太理想。
所以,能否使用靶向藥物,服用靶向藥物之后獲益如何,不同的病理類型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肺癌患者一定要做病理分型檢查。
要考慮肺癌分期
肺癌除了可以按照癌細胞的病理類型來進行區分以外,還可以根據癌變病灶浸潤程度、大小、是否遠處轉移,轉移至何處,轉移灶有多少個等進行區分、分期。
對于靶向藥物來說,并不是肺癌早期的首選治療。
對于肺癌早期來說,首選的治療方案還是手術,有時候先進行術前輔助化療,然后再手術;或者手術后,再進行輔助化療。
為什么不把早期肺癌的首選治療方案改為靶向藥物呢?就是因為對于早期,還可以手術的患者來說,手術切除遠比放化療以及最新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效果要好。
靶向藥物,一般是適用于不能手術的晚期患者,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還需要和化療、放療等聯合使用,從而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從悲觀的角度來說,靶向藥物治肺癌,目的并不是徹底治愈肺癌,而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讓患者能夠盡量長時間的帶瘤生存。
要考慮基因突變與否
靶向藥物,使用的前提就是進行肺癌的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范圍,要囊括目前所有靶向藥物的基因靶點,同時還要檢查一些可能對于靶向治療不利的靶點,所以基因檢測有時候來說,全面一些會更好。
如果發現患者存在EGFR、BRAF、MET、HER2、ALK、ROS1、RET、NTRK1/2/3等基因突變,那么基本上就是可以使用靶向藥物的。
但是,為什么有時候醫生看完基因檢測報告單之后,會告訴一些患者不建議他們使用靶向藥呢?因為一些人雖然有靶點突變,但是基因突變的豐度不夠,那么使用靶向藥物治療,效果就不會太好。
所謂豐度,就是指攜帶基因突變的癌細胞占癌細胞的比例大小。
跟大家說這些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各位肺癌患者及其家屬,不要病急亂投醫,因為靶向藥物比較貴,花費比較多,所以只有那些適合靶向藥物治療的患者,才建議他們服用,一避免浪費金錢,增加經濟負擔。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