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結腸癌會不會復發?她的故事是經驗
64歲的馮某是一名早期結腸癌患者。2016年6月,她發現自己便血、肛門墜脹,隨著時日的增加,癥狀加重了。女兒帶著她去醫院做腸鏡檢查,竟然發現結腸處有一腫物,腸腔狹窄,活檢診斷為腺癌。
7月上旬,她終于排到病床,住院做了手術切除。幸運的是,外科大夫說尚未出現淋巴結轉移,也沒有發生遠處轉移,她的結腸癌屬于早期癌癥,如果做術后化療,預后會更好。但是,他拒絕了化療。
因為是早期結腸癌,手術切除腫瘤非常順利,他自覺身體沒有任何異樣,希望回家觀察。
回家后,他越來越覺得乏力、手足發熱、多汗,大便多而黏膩。一開始他沒有重視,直到兩個月后,她依舊是乏力萎靡,手足發熱,這才發現不對勁。癌癥患者尤其要擔心的,就是長時間精神狀態不好,全身困乏不適,這樣的狀態極易引起癌癥復發。
她想到這會不會是缺少化療的緣故,但她非常恐懼化療,于是來到北京某腫瘤中醫醫院,希望服用抗癌中藥。
他服中藥三年未復發,術后治療不能逃避
10月,她來到王遜主任的門診。王遜主任面診過后,辨證為毒邪內結,氣虛血瘀。于是用白術、茯苓、生黃芪、黨參、藤梨根、蛇舌草、白英等近二十多種藥材益氣活血解毒。30天后,他的多汗癥狀緩解,但依然覺得乏力。
王遜主任考慮是脾虛濕熱較重,必須補氣健脾。于是用生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蛇莓、蛇舌草、砂仁等等藥材煎湯。他連服30劑后,乏力果然減輕,整體狀況好轉。2017年1月復查時,未見復發和轉移,腫瘤標記物穩定。
在王遜主任的要求下,他此后一直服用中藥維持鞏固。三年來,在基礎方上加減藥材,攻補兼施,她的病情控制非常平穩,未出現復發和轉移。
王遜主任建議他服藥治療5年左右,因為癌癥前五年是復發的高峰期,即使是早期癌癥,也不應該掉以輕心。既可以促進正氣恢復,又能夠預防腸癌的復發和轉移。因此目前他仍在服藥中。
腸癌患者脾濕重、毒淤久,警惕引誘復發
腸癌患者,痰濕、瘀血久積體內,逐漸表現出腹痛拒按、低熱、口渴、便秘、舌暗紅、脈滑數等熱性證候,這是毒邪瘀久化熱的表現,清熱解毒法是治療的關鍵。
王遜主任一般選用具有明顯抗腫瘤作用的清熱解毒方藥,常用的藥方有龍蛇羊泉湯(即白英、龍葵、蛇莓、土茯苓),清熱解毒、活血利濕,尤其適用于腺癌的治療;
藤梨根清熱解毒、健胃利濕,半枝蓮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尿,兩藥均具有有效的抗腫瘤作用,且均能導致腹瀉,多用于腸癌合并便秘或在細菌感染的情況。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