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相關性腹瀉(Diarrhea in cancer,DIC)是由于腫瘤發病、治療相關、繼發感染等引起的腹瀉,是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明顯地影響患者地生活質量,因此對加深對腫瘤患者急性腹瀉的認識和以及掌握其處理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此對其發病和處理要點進行總結。
分類
臨床表現
DIC與普通腹瀉的表現類似,有時不具有明顯的特異性,但患者卻可迅速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進而危及生命。因此詳細的病史問診和體格檢查非常重要,必須要詳細詢問患者最近有無使用抗生素、化療藥物、接受手術等。
此外,還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血液生化、糞便常規和培養等進行必要的甄別和排除,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其是識別那些可能發展為嚴重腹瀉的高危患者。
發生嚴重腹瀉的高危因素包括:①術后伴有腸道蠕動或腸道供血受阻;②有糖尿病、膠原血管疾病、炎癥性腸病等基礎疾病;③以5-氟尿嘧啶或拓撲替康為基礎的方案進行化療。可借助如ECOG-CTC(Common Toxicity Criteria)或NCI-CTC工具作為DIC嚴重程度的判斷。
表 腹瀉嚴重程度分級
治療
當患者出現癥狀性脫水時首先進行對癥處理,隨后進行病因解除。根據腹瀉病因的不同,分別給予不同處理:
1)腫瘤相關腹瀉
治療主要依據腹瀉的病因及腹瀉的臨床表現。重度腹瀉需要積極的支持治療,補充電解質,晚期癌癥惡病質患者若丟失大量水分,很快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必須要密切監測病情,對于短時間內病情急劇變化的患者,臨床癥狀并未出現加重前其脫水情況可能已經存在。
2)化療相關性腹瀉
根據2018 ESMO 成人癌癥腹瀉指南推薦,這類患者要關注患者白細胞和血小板情況,因為血小板的減少導致凝血功能障礙進而引起胃腸出血,必要時進行多學科團隊評估治療并嚴密監護。
在非藥物處理上包括避免接觸有可能加劇CID的食物,如避免牛奶、高脂肪食物;限制或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停止使用通便藥、糞便軟化劑及腸動力藥等,藥物治療上可以考慮采用阿片類止瀉藥或奧曲肽。對于免疫治療相關性腹瀉,ESMO指南推薦為:
3)感染相關性腹瀉
首先給予對癥處理如根據患者情況予以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同時予以病因治療,當合并有細菌感染時根據情況選用合適的抗生素。當出現合并有腸壞死、穿孔、膿腫時可考慮給予外科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