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貝伐珠單抗作為一款經典藥物,開啟了腫瘤抗血管生成治療的大門。時至今日,貝伐珠單抗仍然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重要的治療策略之一。然而,對于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或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來說,其治療的經濟負擔仍然較重。近日,由百濟神州和百奧泰合作的普貝希?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正式獲批上市,為我國晚期NSCLC和CRC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極大地提高了藥物可及性。
在此,醫脈通特邀普貝希?全球、多中心、III期注冊臨床研究的研究者之一——北京胸科醫院劉喆教授深入解讀普貝希?研究關鍵數據,暢談其獲批上市的臨床意義。
專家簡介
劉喆 教授
-
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腫瘤一科主任
-
北京腫瘤學會臨床研究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北京腫瘤學會肺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老年醫師協會腫瘤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免疫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CSCO非小細胞肺癌專病委員會委員
-
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內科分會委員
-
首屆CSCO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
-
國際肺癌研究聯合會(IASLC)會員
抗血管生成藥物貝伐珠單抗在晚期非鱗NSCLC的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
劉喆教授
ECOG 4599全球研究證明,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相比于單純化療,能夠顯著延長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超越了10個月的生存難關,突破了傳統化療的療效瓶頸。目前,國內外權威指南均推薦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作為驅動基因陰性非鱗NSCLC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
免疫治療的出現為部分患者帶來了長期生存的希望,但如何篩選出免疫治療真正有效的人群還有待繼續探索,從臨床使用經驗看,免疫單藥治療的獲益人群有限,因此,免疫聯合治療模式是發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免疫聯合化療或四藥聯合模式(IMpower150研究:貝伐珠單抗聯合卡鉑+紫杉醇+阿替利珠單抗)均被證實能為更多患者帶來獲益,并且,四藥聯合模式可延長伴有肝轉移患者的生存時間,為此類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針對靶向治療耐藥的驅動基因陽性的晚期非鱗NSCLC患者,如果再次活檢患者沒有可用的靶向治療藥物,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是標準的治療方案,以免疫藥物為基礎的治療方案也是可用的治療選擇之一,IMpower150中也納入了部分EGFR陽性EGFR-TKI經治的患者,患者可以從四藥聯合模式中獲益。
全球多中心關鍵III期臨床研究證實了普貝希?的臨床療效等效性和安全性
劉喆教授
由于生物藥具有更大的分子量和復雜的結構,相較于小分子化學仿制藥,生物類似藥對于生產工藝、產能、質量管理的要求更高。BAT1706-003-CR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化、雙盲、III 期研究,比較了普貝希?與原研貝伐珠單抗用于晚期非鱗NSCLC患者的臨床等效性。
結果表明,在晚期非鱗NSCLC患者中,普貝希?和原研貝伐珠單抗具有臨床等效性,符合NMPA、FDA、EMA的監管要求,并且兩種藥物在安全性方面也沒有臨床意義的差異。普貝希?(BAT1706)是首個進行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的國產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BAT1706-003-CR研究歷時長達4年,其研究結果是經得起推敲的。
圖:普貝希?III期臨床研究設計
大規格更便捷,更多選擇,更大獲益
劉喆教授
在臨床工作中,貝伐珠單抗是按照公斤體重來給藥的,單次用量在500~800mg之間。普貝希?具有100mg/瓶和400mg/瓶兩種規格,其也是目前唯一400mg規格的貝伐珠單抗。大規格提高臨床輸注配藥的便捷性,節省了時間成本和生產成本,經濟效益比更高。
同時,生物類似藥的上市也給原研藥品帶來一定壓力,促使藥品價格降低,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使患者進一步獲益,對于廣泛醫保覆蓋意義重大。希望普貝希?獲批上市后,為包括晚期NSCLC的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