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來自遼寧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的孫濤醫生,為我們帶來了乳腺癌科普公益講座——《乳腺癌的輔助內分泌治療》,在講座中,孫濤醫生為我們介紹了常見的內分泌藥物,以及其不良反應的處理。正在進行或者將要進行內分泌治療的你,對這些都有了解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內分泌治療是針對于激素受體陽性(HR+)患者所采取的治療措施。激素受體(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為陽性,意味著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會受到激素的刺激。而內分泌治療,就是通過內分泌藥物減少激素產生,或抑制激素與腫瘤細胞的結合,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達到預防復發轉移及延長生存期的目的。
輔助內分泌治療在降低乳腺癌復發和死亡風險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是HR+早期乳腺癌不可或缺的治療手段。有研究表明,相較于無內分泌治療,使用5年TAM治療的患者,15年復發風險降低了39%,15年乳腺癌死亡風險降低了30%,足以見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效果。
那么除了它確切的療效,內分泌治療還有什么優點呢?
4.患者對內分泌治療很容易耐受,可以長期用藥,保持良好的療效。
根據作用機制的不同,常見的內分泌治療藥物可分為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芳香化酶抑制劑(AI)三類。
適應癥:適用于絕經前、絕經后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
常見不良反應:潮紅、陰道分泌物增多、陰唇瘙癢、月經失調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會與雌激素競爭腫瘤細胞上的雌激素受體,從而避免雌激素對腫瘤細胞產生刺激。簡單來說,就是SERM藥物這把鑰匙,把腫瘤細胞上的鎖占住了,導致雌激素無法“開鎖”,也就沒辦法對腫瘤細胞產生刺激。
不同SERM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有所差異,但對于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來說,子宮內膜增生、血脂異常都是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以他莫昔芬為例:長期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的風險約為47.8%;發生血脂異常的風險約為32%;發生轉氨酶異常的風險為7.5%。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血脂異常、轉氨酶異常,又分別會增加子宮內膜癌、心腦血管事件、肝損傷發生的風險。因此,長期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為普通人的2~3倍。
盡管內分泌治療可能會帶來這些不良反應,總的來說,它仍是利大于弊的,千萬不能因為這些因素放棄內分泌治療。
適應癥:適用于絕經前的中高危激素受體陽性患者
常見不良反應:潮紅、多汗、性欲下降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卵巢功能抑制劑,通過抑制卵巢功能,可以使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降低至絕經后水平。
卵巢功能抑制的方法有藥物去勢(GnRha)、卵巢去勢手術、卵巢放療。其中放療的療效不明確,已經很少使用。而卵巢去勢手術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現在大多選擇使用藥物去勢。
而面對GnRha藥物最常引起的潮紅盜汗,孫濤醫生為我們給出了建議:
? 避免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
? 同醫生討論其它非內分泌治療的治療方式,包括處方藥物療法和替代療法。
常見藥物: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
適應癥:適用于絕經后、絕經前(卵巢去勢治療后)的激素受體陽性患者
常見不良反應:骨關節痛、骨丟失與骨質疏松、血脂升高
絕經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主要來源于腎上腺雄激素的轉化,轉化過程需要芳香化酶的輔佐,而芳香化酶抑制劑(AI)可以阻斷這個過程,從而抑制雌激素的生成。
對于AI藥物的不良反應,孫濤醫生也為我們給出了預防和處理建議:
? 適度運動如果關節持續疼痛,向醫師咨詢后可以使用非處方止痛藥。
? 加強營養,均衡膳食:可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魚類及新鮮蔬菜等,增加鈣攝取。
?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減少鈣質丟失: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避免營養不良。
? 改變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生活方式,適量運動,多曬太陽,防止跌倒。
? 定期檢測骨密度:《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療指南與規范》中建議,AI治療期間,每12個月需要檢測一次骨密度,進行骨密度評分(T評分)。T評分小于-2.5,即為骨質疏松,可開始使用雙膦酸鹽治療;T評分為-2.5~-1.0,為骨量減低,可使用維生素D和鈣片治療,并考慮使用雙膦酸鹽;當T評分大于-1.0,為骨量正常,不推薦使用雙膦酸鹽。
? 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脂肪攝入、減少酒精和糖的攝入。
? 適量運動,控制體重。
? 定期檢測,對于有危險因素,或已經出現血脂異常的患者,必要時需要進行調脂治療。
1.按醫囑服藥,不要隨意停藥或換用其他藥物。
2.服藥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咨詢醫生。
3.按時服藥,為了記住按時服藥,您可以:
?每天在同一時間點服藥
?使用特別的藥盒提醒服藥
?讓身邊的人提醒服藥
?在藥品旁邊放一張“服藥日歷”,每次服藥后都做好記錄
?在藥箱或冰箱上貼條提醒
以上就是孫濤醫生講座的主要內容啦~更多關于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內容,可點擊文字,觀看完整直播錄像。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心臟病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精準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防治肺癌 你我同行”醫脈通2021國際肺癌關注月公益講座誠邀您的參與
◆ 參與患友交流、獲取患者手冊及臨床溫馨提示:本文僅作為科普文章,不提供專業診療意見,具體診療,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