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CDK即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是參與細胞周期調節的關鍵激酶。CDK 4/6抑制劑(CDK4/6i)是治療轉移性雌激素受體(ER)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乳腺癌的重要藥物。
目前,臨床上可使用三種CDK4/6i,即哌柏西利(palbociclib)、瑞博西尼(ribociclib)、阿貝西尼(abemaciclib),其中哌柏西利和阿貝西利在中國已經上市,還有十多款CDK4/6i處于開發階段。
CDK4/6作用于細胞周期,能夠有效地阻止G1至S期的進展,將細胞分裂控制在G1階段,從而阻止細胞分裂。由于CDK4/6是阻止細胞分裂,而不是“殺死”癌細胞,從而副作用更小、對患者的身體負擔也更小。
萬事難兩全,即使CDK4/6i的副作用相比化療要輕得多,但還是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包括了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腹瀉、肝腎損傷等。同時,可引起QT間期延長、靜脈血栓等。
批準上市的三款CDK4/6i的不良反應譜略有差異:例如,哌柏西利和瑞博西利的主要不良反應中性粒細胞減少,而阿貝西利引起腹瀉的發生率相對較高;服用阿貝西利或哌柏西利都可能出現3-4級的肝轉氨酶升高,阿貝西利有5%患者出現靜脈栓塞,瑞博西尼治療的患者中3%-7%出現QT間期延長。因此,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可以選擇合適的CDK4/6i。
積極管理不良反應可避免減少藥量、中斷治療以及停藥等情況。
CDK4/6i所致的CIN不同于細胞毒性藥物所致:不論骨髓中中性粒細胞前體的抑制程度如何,均可快速恢復,一般不需要劑量調整。
盡管中性粒細胞減少常見,但粒細胞減少性發熱卻極少。
3級及以上CIN持續時間的中位數約7天。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情況與用藥次數有關,一般在下一周期就會減少,這表明并無這方面的蓄積毒性,且如有必要可早期減量。
三種CDK4/6i中,阿貝西利腹瀉的發生率最高。CDK4/6i引起的腹瀉大多發生在用藥早期,隨著治療周期的延長,腹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顯著降低。
洛哌丁胺被推薦作為腹瀉的標準一線治療。一旦出現稀便,即開始使用止瀉藥治療,并增加液體的攝入量。當患者停止腹瀉12小時后,應停止使用洛哌丁胺治療。嚴重的腹瀉會引起電解質紊亂,增加QT間期延長的風險,因此腹瀉的管理需要重視。
-
1級:<4次/d;
-
2級:4-6次/d;
-
3級:>6次/d;
-
4級:危及生命。
瑞博西利和阿貝西利的肝毒性發生率略高,肝臟毒性表現為轉氨酶升高,因此應在用藥前、前兩個周期的第1天和第15天以及后續治療周期的第1天監測肝功能。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或)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分級:
VTE事件包括深靜脈血栓、盆腔靜脈血栓、腦靜脈竇血栓、鎖骨下和腋靜脈血栓,下腔靜脈血栓以及肺栓塞。
三種CDK4/6i中,阿貝西利發生VTE的風險最高。因此,阿貝西利治療期間需關注和預防VTE的出現,監測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癥狀和指征,如有異常及時請相關科室會診并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VTE沒有危及生命,可以繼續抗腫瘤治療,結合抗血栓治療
CDK4/6i治療相關的ILD發生率極低。阿貝西利相關的任何級別ILD較其他兩種CDK4/6i略高。
-
-
-
3級(重度):有癥狀,且干擾日常生活活動或有吸氧指征;
-
[1]CDK4/6抑制劑治療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應用共識中華腫瘤雜志.2021;43(4):405-41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