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每天走幾步最好?柳葉刀新研究:步數和年齡也有關,老年人別強求

    同樣是走路,為什么有人養生,有人卻走廢膝蓋?

    讓我們看看兩個案例:

    案例1: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敬熊今年剛好101歲,他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雖然已經高齡,但是身體素質還特別好,自稱50年沒有看過醫生。他的健康秘訣就是走路,年齡時他就喜歡慢跑,75歲之后就改為走路,他每天外出步行兩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路程一共為3千米。

    案例2:

    據《光明網》報道,杭州的王先生想通過走路來減肥,于是每天都走一萬五千步,幾乎風雨無阻,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結局卻悲劇了,不到一星期王先生就膝蓋疼痛難忍,被確診為膝關節滑膜炎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都會疑惑了,明明兩個人走路,為什么結局都不同呢?究竟每天走幾步才好?日行萬步嗎?這次又有了新研究,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千萬別強求。

    一、 每天走多少步比較好?看看柳葉刀最新研究

    2022年3月2日,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Paluch領導團隊通過對近5萬人進行長達7年的分析,來確定不同年齡段的人每天最佳的行走步數范圍,該研究調查了成年人每天行走的步數對全因死亡率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不管速度如何,與每天走3553步的人相比——

    1、每天走5801步,死亡風險下降了40%;

    2、每天走7842步,死亡風險下降了45%,

    3、每天走10901步,死亡風險下降了53%。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來說,每天行走步數穩定在6000~8000步與降低死亡風險相關,更多的步數對延長壽命并沒有額外的獲益;對于年齡在60歲以下的成年人來說,和降低死亡風險相關的是每天的行走步數在8000~10000步之間。

    二、 別再迷信日行萬步,老年人并非步數越多越好

    自從日本申辦1964年奧運會成功后就提出了“每天步行一萬步”的口號,于是這個口號便慢慢地在人們心中扎根,很多人都認為每天走一萬步對身體有很多好處,甚至每天在微信上曬行走步數,似乎走得越多就越好,其實這是一種誤區。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專科的李衛平主任認為,當年紀大了,每天大約走6000步就足夠了,因為過度步行反而會嚴重損傷膝蓋軟骨,導致膝蓋疼痛。尤其是到了7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平時吃得少,飲食清淡,本身攝入的熱量就已經減少了,就算每天走6000步或8000步也能達到“吃動兩平衡”,不需要過度追求日行萬步的目標。

    三、 每天堅持走路,可以獲得什么好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活動量是每天6000步,但是現實中成年人每天的生活步數平均只有2000~3000步。其實,如果我們能每天堅持走路,是能夠獲得很多好處的。

    1、提高心肺功能

    行走,全身的血液循環也會更好,有利于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從而提高心肺功能,讓氧氣能到達身體的各個角落。

    2、 鍛煉肌肉,延緩肌肉流失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含量會逐漸減少,對于一般人群來說,在30歲后肌肉就會每年以1%的速度流失,如果是平時不經常運動的人更是每十年就會失去3~8%的肌肉含量。而大步走路能夠更好地鍛煉脊背部肌肉、腿部肌肉以及臀部等核心部位的肌肉,延緩肌肉的流失速度。

    3、增加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

    走路能夠增加肌肉的伸展和收縮,對血管能起到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從而可以增加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

    4、鍛煉大腦,預防癡呆

    行走能對大腦和腳之間的神經傳導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大腦和腳部之間的信息交換變得更加頻繁,有利于幫助鍛煉大腦,預防癡呆。

    5、獲得快樂,預防抑郁

    行走的時候,背部會挺直,視線也會變得更好,這種姿勢能給人一種年輕而有活力的感覺,讓人的心情更加愉悅,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從而起到預防抑郁的作用。

    四、 如何走路才有用?牢記“三五七”原則

    雖然堅持走路對健康有不少的好處,但也要注意走路的方法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在走路的時候要遵循“三五七”原則。

    三:指每次走路30分鐘,行走路程為3公里;

    五:指每周的運動次數為5次;

    七:運動時的心率加上年齡為每分鐘170次。

    同時還要注意兩個要點:

    1、走路地點要對

    選擇在合適的地點走路是非常重要的,《柳葉刀》上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公園散步具有明顯的改善肺功能和軟化動脈血管的效果,而在街道散步只有微弱的改善肺功能作用,動脈硬化的狀況反而會惡化。

    這是因為街道上有較嚴重的空氣污染,來往的車輛會排放較多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氣體,在運動的時候由于呼吸更快、更深,會吸入更多的有害氣體而傷害身體。

    2、走路姿勢要對

    如果走路的時候彎腰駝背,不僅無法起到好的運動效果,反而容易損傷軟組織,走路時脊柱彎曲還會使人緊張的狀態,導致大腦過度疲勞而影響睡眠。正確的走路的姿勢應該要昂首挺胸,讓經脈得到較好的舒張,身體能得到應有的供氧。

    我們每天幾乎都在走路,走路是一種對健康很好的運動,如果能夠堅持正確的走路方式,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好處。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走路強度適宜,也十分適合鍛煉,不過需要注意別適得其反,本來膝關節就處于退化階段,別追求太高的強度。

    #健康2022##養老人上頭條#

    參考資料:

    [1]《Daily steps and all-cause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15 international cohorts》.The Lancet Public Health.2022-03-02

    [2]《散步遵循“三五七”原則》.中國天氣網.2018-04-08

    [3]《日行萬步減不了肥》.生命時報.2021-01-2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