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8日,第112個“國際婦女節”。
她,是母親,是妻子,也是女兒。
她,在今天被擁抱、鮮花和數不盡的祝福圍繞。
然而,在今天,還有一群“抗癌女神們”正面臨著常人難以理解的苦楚。
在抗癌的道路上,她們遇上很多崎嶇很多風雨,受著病痛帶來的折磨,也經歷著很多別人異樣的目光甚至語言傷害,甚至還有久久難愈的心理問題……
患癌無罪,擺脫“病恥感”
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患癌后的心理折磨比身體疼痛更加可怕。
曾有乳腺癌覓友在覓健平臺上寫道:“第一次患乳腺癌的時候,我最好的朋友還十分關心我,經常互相來往,開導疏解我,但當她知道我再次患上卵巢癌時,就斷了和我所有的聯系。可能是她覺得,和頻繁患癌的人在一塊也會變得不幸吧,從那以后我便不再習慣和他人講述我的病情,不希望自己的存在像個異類。”
當別人得知自己患癌后,可能會流露出對自己的害怕、厭惡、嫌棄等情緒,甚至會說出一些特別傷人的話:“患癌就是活該!”“她之前肯定是做了什么壞事,老天爺在懲罰她!”
這種事情對乳腺癌患者的傷害絲毫不比治療副作用的傷害來得輕。而這種傷害的根源,其實來源于“病恥感”。
在過去,面對癌癥這一神秘的疾病,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一種對癌癥的負面刻板印象,并將癌癥污名化和妖魔化,因此,對癌癥的病恥感也隨之出現。
患癌本身已經承受著肉體上的痛苦,而病恥感更讓“乳腺癌患者”這個標簽格外沉重,使抗癌之路更加崎嶇,甚至使患者陷入焦慮、抑郁中,而嚴重的心理問題對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
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想要擺脫“病恥感”,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多學習乳腺癌的相關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以改變對乳腺癌的不了解或誤解,這是心理學中“認知行為療法”里非常重要的一步。
也要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這種“病恥感”是真實存在的,它還會影響到平常的一言一行和心理感受。只要察覺了“病恥感”的存在,才能真正去擺脫這種心理問題。可以通過跟親人、朋友溝通自己的這種“病恥感”,或者用日記的方式記下自己的心理感受。
很多乳腺癌患者在確診后,喜歡將自己關在屋子里不與其他人接觸,可能是因為曾經有過被別人指指點點的經歷,也可能是害怕別人的異樣眼光。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抱團取暖,比如多參加癌癥康復組織活動。有研究表明,群體抗癌不僅能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還能延長生存期。
當然,除了乳腺癌患者本身的努力外,還需要來自家人、朋友們和整個社會的支持。
生還是不生,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不同于上位覓友的難題,還有更多年輕乳腺癌患者面臨患癌后的生育難題,生還是不生?
“覓友小莉患乳腺癌時才27歲,小心翼翼地熬過術后五年的危險期。她十分喜歡孩子,也一直希望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患癌后一直在治療,不敢要孩子,現在度過5年危險期,生孩子的念頭始終徘徊在心里。然而小莉轉念一想,懷孕到底會不會影響乳腺癌復發?”
這并不是個例,互助君曾到過相關的研究統計,54%的乳腺癌患者希望在確診乳腺癌之前孕育自己的孩子,71%的患者在診斷后仍然想要孩子;67%的患者表示,在開始治療前曾與醫生討論過生育問題;還有 27%患者采取特殊措施減少不孕的機會。
但是在成為母親這件事情上,乳腺癌患者卻依舊有許多顧慮。還是之前的那個研究數據表示:想生育的乳腺癌患者主要擔心是否會增加自己或孩子患癌的風險,以及在疾病復發的情況下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孩子。
如果您在接受了乳腺癌治療后有生育打算,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如果您正在治療,可以考慮卵母細胞冷凍、胚胎冷凍、卵巢組織冷凍保存等技術,為之后的生育做好打算。
2.如果您擔憂對生育后是否會增加自己或孩子患癌的風險,可以看平臺上【乳腺癌遺傳知識科普】,相關內容
年輕的乳腺癌姐妹們,不要沮喪,結束治療后你們依然可以有做母親的機會!
患癌依舊可以“乳”此美麗
乳腺癌除了帶來生育難題之外,對女性最直接的傷害便是乳房缺失導致的形象和心理上的變化。如果說罹患癌癥是上天給平凡生活落下的重擊,失去乳房則是壓垮乳腺癌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丟失乳房的那一刻,我好像失去了全世界,我變得不像女人,也沒有了作為女人的尊嚴。”
面對乳房缺失,覓友云舒又是怎么做的呢?
云舒患上癌癥至今已經17年了,逐漸歸于平靜生活,讓她漸漸不再當自己是一個病人,但缺少一側的乳房總讓她覺得與人不同。2018年,當她了解乳房重建手術后,心底總有個聲音在告訴她:“去吧,去做這個手術吧,讓自己重新變得更完整吧。”
得知她的決定后,周圍的親人紛紛勸阻道:“你都這個年紀了,其實沒有必要做乳房重建術,影響又不大。”
“無論他們如何勸阻,只有身為乳腺癌患者的自己知道,當面對異樣眼光時的,我的內心是多么渴望再次擁有完整的身體。最終堅持做完了乳房重建術,它讓我重新自信起來了,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愉悅。”
她說:“我們都是與死神交戰過的勇士,我相信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不為別人,只為自己活得更有質量,只要活著,就該活出自己,不為余生留下遺憾。”
乳房切除后的女性面對異樣眼光時難免產生總是自卑,渴望再次成為完整的女人。乳房重建便是彌補遺憾的一種方式。乳房重建不僅僅幫助女性恢復完整曲線,更重要的一點是能改善乳腺切除術后患者胸部不平衡導致的肩膀傾斜、脊柱彎曲、肩部肌肉酸痛等問題。
盡管乳房重建已經成為乳腺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像云舒這樣選擇乳房重建的病友畢竟少數。一方面考慮到乳房重建價格不菲,另一方面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再做一次手術具有一定風險。佩戴義乳則是更多患者的選擇。
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加強乳腺健康知識科普宣傳力度,給予乳腺癌患者更多關愛和幫扶,更好滿足乳腺癌患者保乳和重建需求,提供更多舒適簡單、多元選擇的義乳文胸產品等,需要社會力量對乳腺癌群體的支持與關注。
回歸社會,回歸工作
“女性能頂半邊天”,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社會上承擔著重要的工作角色。
患癌及疾病治療使她們被迫中斷工作,不少患者甚至面臨病退、辭退等困境。治療結束后,她們還需要考慮是否回歸工作,重返工作后是否適應工作強度。
互助君分享一則小故事:
曾經有一位乳腺癌患者是一位醫生,治療結束休養一段時間后,她才決定開始工作。
病房工作相對繁忙,隨時有問題都要到崗,她認為門診工作相對好一點,于是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做了調整。剛開始的時候,她每天下午出半天門診,這樣早晨不必起太早,上午可以出去鍛煉,吃過午飯休息一會兒去出半天門診。
這樣的工作節奏,她持續了好幾個月,工作負擔可以承受,出門診精力很集中,反倒情緒和睡眠都比之前好,整體感覺比之前的生活舒適很多。當然,過程中也有不太好的時候。比如有一次體檢的病人很多,高強度的工作量把自己累著了,于是她學會及時尋求同事幫助,不要把自己逼上難路。
工作這件事兒,乳腺癌患者盡量不要“太卷”。身體吃得消的病友,治療結束及時重返工作崗位,身體吃不消的病友,換份輕松些的工作或者提前退休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至于那些因病被辭的病友們,也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合法的權益。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