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RET基因融合如何檢測?四張表格一次理清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我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RET基因融合的發生率占1.4%-2.5%。目前國內外已有針對RET基因融合的靶向藥物獲批上市,療效顯著。準確檢測RET基因融合是實施RET抑制劑治療的前提。然而,相對于常見的EGFR、ALK基因變異的檢測,我國RET基因融合檢測起步較晚,臨床檢測尚需進一步規范。

    因此,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分子病理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分子病理學組國家病理質控中心發布了《中國非小細胞肺癌RET基因融合臨床檢測專家共識》,本文特此整理以饗讀者。

    哪些人群應該做RET基因融合檢測?

    表1 RET基因融合檢測適用人群

    送檢標本類型有哪些?

    表2 常見送檢標本類型

    常用RET基因融合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常見的分子病理檢測方法包括免疫組織化學(IHC)、熒光原位雜交(FISH)、即時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二代測序技術等。其他技術平臺,如數字PCR、Nanostring等也逐漸成熟,有待進入臨床應用積累更多的臨床實踐經驗。所有分子病理檢測方法均具有缺點,也受所檢基因變異類型和數量、標本類型、標本數量和質量、實驗室條件等影響。必要時需行多平臺檢測互補和驗證。

    表3 非小細胞肺癌RET基因融合檢測常見方法比較及推薦級別

    RET基因融合臨床檢測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依據文獻及真實實踐,專家組推薦下列流程,以有效篩選出RET基因融合的患者。(圖1)

    圖1 NSCLC RET基因融合臨床檢測流程

    RET 基因融合臨床檢測注意事項:

    組織樣本或者細胞學樣本在 RET 基因融合檢測前均需要由專業的病理醫師進行腫瘤細胞含量評估,并根據樣本類型、腫瘤細胞含量、樣本質量合理選擇檢測方式。血液 ctDNA 可用于組織或者細胞學樣本不可及時的補充檢材,但臨床使用時需向患者闡明其假陰性可能。

    為了避免樣本浪費和節約檢測時間,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活檢樣本,建議一次性切出需要病理診斷和分子診斷的樣本量,以保證基因檢測的可行性。對于晚期初診或者靶向治療耐藥后再次活檢的患者,需要聯合檢測其他驅動基因變異或者檢測可能的多種耐藥機制時,建議患者使用高通量多基因檢測方法,以保證使用有限的標本獲得更多基因變異狀態,選取最佳治療策略,避免由于標本缺乏導致患者二次活檢。

    RET 融合在NSCLC中突變率1.4%-2.5%,臨床應用時應考慮效率和成本。RET 基因融合檢測需做好室內外質控,并建立有效的臨床病理溝通機制。

    參考文獻:

    [1]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分子病理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分子病理學組,國家病理質控中心.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RET基因融合臨床檢測專家共識[J]. 中華病理學雜志,2021,50(6):583-591. DOI:10.3760/cma.j.cn112151-20210411-0027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