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在3年前查出乳腺癌,所幸手術和后續的輔助治療都很成功,最近兩年的復查都沒有發現復發的端倪。
但是自從得病到今天,她仍舊覺得體力大不如同前。以往輕輕松松拎兩個西瓜上五樓的她現在買點蔬菜走不到幾百米就要停下來休息。原本精神很好的時段也開始愛打瞌睡了,經常看著電視就睡著了,可睡得再久也沒有患病前給身體充滿電的感覺。
抗瘤治療早已結束了,化療的副反應也結束了,但疲勞的癥狀一直困擾著她。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癌因性疲勞這一種不可被忽視的癥狀。
癌因性疲勞是不可忽視的“普遍問題”、“長期問題”
癌因性疲勞是癌癥患者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癥狀之一。我國關于癌癥患者癌因性疲勞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重度癌因性疲勞發生率為52.07%。更令很多病友感到難受的是——很多癌因性疲勞即便治療結束后也不能很快緩解。
2022年3月15日,《臨床腫瘤學雜志》最新在線發表了一篇相關論文中研究者評估了4000多名癌癥患者的疲乏程度,時間點分別在診斷時以及診斷后1年、2年和4年。
研究發現:在確診癌癥后,95%左右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乏,其中有21%的患者出現了嚴重的癌因性疲乏。在4年之后,仍有65%左右的患者被疲乏所困擾。而這也成為治療病人治愈后也無法回歸正常生活的一大原因。
癌因性疲勞有哪些特征?
癌因性疲勞是患者在生理、心理、功能性和社會性方面的一種多維度主觀體驗。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提出的癌因性疲勞的診斷標準:在過去1個月內,持續兩周每天或幾乎每天出現以下6項(或6項以上)癥狀,并且其中1項為明顯的疲乏(A1)。
A1 |
明顯的疲乏、精力減退或需要更多的休息,與近期活動量的改變不成比例; |
A2 |
全身無力或肢體沉重; |
A3 |
注意力不能集中; |
A4 |
對平時從事的活動的積極 |
A5 |
失眠或者嗜睡; |
A6 |
睡眠后感到精力未能恢復; |
A7 |
活動困難; |
A8 |
因疲乏引起情緒反應,如悲傷、挫折感、易怒; |
A9 |
因疲乏不能完成原先勝任的日常活動; |
A10 |
短期記憶力減退; |
A11 |
活動后疲乏持續數小時。 |
B |
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職能領域,這些癥狀引起臨床上嚴重的痛苦或障礙; |
C |
有病史、體格檢查或實驗室檢查表明這些癥狀由癌癥或癌癥治療引起; |
D |
這些癥狀主要不是由于共存的精神疾病引起的,如重度抑郁癥、軀體化障礙、軀體形式障礙、譫妄。 |
癌因性疲勞與普通疲勞有什么差別?
普通疲勞一般要在經過高強度或長時間的工作或運動后才會產生。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只要經過合理休息就可以恢復到“生龍活虎”的狀態。
癌因性疲勞是在惡性腫瘤確診的基礎上,出現非特異性的乏力、虛弱、全身衰退、嗜睡、疲乏等癥狀。它往往具有疲憊感與活動量或能量輸出不成比例、不能通過睡眠及休息來緩解、具有持續時間長等特征。除此之外,癌因性疲勞還常常伴有精力差、虛弱、懶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沮喪等多種表現形式。
是哪些原因導致了癌因性疲勞?
1、 癌病的直接影響。癌細胞能產生白細胞介素-6等細胞因子,這些因子在促進腫瘤生長的同時也會阻礙機體正常代謝,降低機體機能,從而導致發熱、感染、疲乏等癥狀。因此唯有積極治療,才能抵抗癌因性疲勞。
2、 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以及癌癥治療期間使用的一些藥物都會使患者感到疲勞。有研究顯示,65%~100%接受化療的患者、82%~96%接受放療的患者會經歷癌因性疲勞。它與癌癥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下降、便秘、腹瀉、疼痛等明確相關。
3、 癌癥治療相關并發癥。例如手術出血,化療或疾病本身會引起貧血、疼痛、患者自身的精神壓力、營養攝入不足、缺乏休息或休息過多;缺乏運動造成的“廢用性萎縮”等等原因都會帶來“疲勞感”.
有哪些方式可以緩解癌因性疲勞?
首先,我們要科學、理性的面對癌因性疲勞。承認它的客觀存在而不是去忽視它,然后再是去積極的面對它。目前,通過多年的調查數據我們可以摸索出一些緩解癌因性疲勞的辦法:
1. 多關注患者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多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疾病、積極面對生活,并在必要時對患者進行專業的心理指導。讓患者在情緒上首先克服低迷、消沉的狀態。
2. 注意補血。研究證實血紅蛋白水平低與高度疲乏和低生活質量密切相關。貧血越嚴重,癌因性疲勞也越明顯。而且貧血還會導致功能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問題。因此糾正癌癥患者的貧血狀態至關重要。
3. 妥善進行疼痛管理。疼痛也是也導致癌因性疲勞的影響因素之一。腫瘤造成的很多疼痛不是“忍忍就能過去的”。疼痛帶來的厭食、失眠、精神低迷等原因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我們必須重視癌癥管理中的鎮痛治療,高效合理的緩解疼痛以及疼痛帶來的“副作用”。
4. 均衡補充營養。許多數據都顯示,癌癥患者的能量、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與健康人群相比均有很大程度的改變,癌癥患者營養不良,引起疲乏的概率很高。若存在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粘膜炎、吞咽痛、腸梗阻、腹瀉或便秘等影響患者營養攝入的情況,也應積極治療,保持電解質及體液平衡。
5. 保證規律的高質量的睡眠。睡眠障礙與患者的疲乏程度也密切相關。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也能給身體“注入活力”。日間小睡可以補充能量,但最好限制在1h以內,以避免打擾夜間深度睡眠。
6. 行有余力的患者可以適當進行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登山、跳健身操、瑜伽、普拉提等有氧運動不僅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刺激垂體腺分泌內啡肽,緩解肌肉緊張和精神抑郁,使患者大腦皮質放松,減輕心理緊張,緩解疲乏。
7. 適當進行藥物干預。部分患者可在醫生建議下使用中樞興奮劑(哌醋甲酯),終末期患者可考慮使用皮質類固醇(強的松或地塞米松)來提振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國腫瘤臨床》癌因性疲乏最新進展—NCCN(2018版)癌因性疲乏指南解讀[J].中國腫瘤臨床,2019,46(17):922.
[2]Interpretation of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Cancer-Related Fatigue[J].國際轉化醫學雜志(英文版),2016,4(1):1-8.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