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7月中旬,從今天起將開啟三伏天的序幕,入伏后,全國各地即將開啟“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雖然天越來越熱,但也是一個調理養生的好時機。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順時養生”,順應自然的變化而改變養生的策略,春夏護陽,以順應自然陽氣的生長,秋冬養陰,使得體內引起得以收藏。三伏天不僅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機。
說起陽氣,中醫指出,寒性體質的人易患癌癥,已患上癌癥的患者更是畏寒肢冷;夏季天氣炎熱,而艾草屬于純陽之物,能快速提升陽氣,驅散體內積寒,疏經絡氣血,理陰陽,調臟腑把寒氣排出體外。
艾灸后背最重要
談起艾灸排寒,首要的就是后背。從頸椎到尾骨這段距離,貫穿著總管一身陽氣的督脈,但這個督脈最容易瘀阻——督脈上有兩大寒氣進口: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命門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間),可艾灸大椎穴和命門穴排寒提升陽氣。還有說法是,頸椎1-3節稱作“風寒關”,腰椎3-5節稱作“寒冷關”,胸椎5-8節稱作“氣血關”,進行整個督脈的艾灸,可驅寒振陽。
很多腫瘤患者艾灸效果好
陽氣是人生命的根本,一般西醫采取放化療等殺傷力比較大的手段來治療癌癥,最容易損傷人體正氣或陽氣,艾灸能夠固護人體的陽氣,整體提升機體免疫力。除此之外,艾灸還可以恢復腫瘤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提升白細胞水平。
腫瘤患者可灸氣海、關元穴等穴位,時間掌握在15—30分鐘之內為宜,因為灸的時間長了,反而會導致陽氣外泄,達不到好的效果。
圖片來自網絡
癌癥病人的一個典型癥狀就是惡心嘔吐,還容易胃痛、胃寒、腹脹,可艾灸關元(臍下3寸,中線處)、足三里(腿膝眼向下量4橫指)、氣海等穴位,效果比較理想。
艾灸還可減少手術、放化療后副作用,調氣、活血,補充陽氣。如化療期間,配合艾灸足三里穴,可有效緩解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癥。
艾灸雖好,這些禁忌也要注意
1、艾灸前后忌喝冷水、吃冷飯,忌太饑、太飽,食淡為宜;灸后毛孔張開,要避風寒,熱水洗手,6小時后再洗澡。
2、面部不宜直接灸,另外要特別注意有皮膚破損處,不能艾灸。
3、有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癥狀的實熱癥患者,以及有五心煩熱、口干舌燥、舌紅少苔、潮熱盜汗等癥狀的陰虛證的患者,要盡量避免使用艾灸的方法。
夏季護陽抗癌好方法:艾灸溫陽法
【取穴】大椎穴。
【作用】溫陽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回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大椎穴,并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Tips:三伏天本就陽氣旺盛,癌癥患者身體較虛弱,是否能夠進行艾灸,一定要咨詢正規的中醫醫院后再決定是否艾灸)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