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戴上了人工肛門,我不知道曾經的選擇是否正確。”
劉女士36歲,今年是她父親患癌的第二年,她想回到去年的夏天,重新問問自己,是否還會堅定地同意醫生切除父親的肛門。
老劉有痔瘡的毛病好幾年了,總是便秘、便血、肚子墜脹,去年不知道怎么回事,變得越來越嚴重,人也肉眼可見地消瘦了下來。劉女士覺得這些癥狀,都不太像是簡單的痔瘡,趕緊帶父親去醫院做了檢查。
最終腸鏡提示,老劉的直腸有一個腫瘤,距離肛門僅僅只有兩厘米,醫生的建議是做徹底切除手術,切除肛門后再做造口排泄。腫瘤離肛門太近了,為了防止復發,保肛治療的意義基本不大。
“切肛門,靠造口生活,我情愿去死!”老劉知道情況后,對治療方案十分抗拒。后來還是劉女士苦苦相勸,老劉才同意了手術。
手術之后,老劉成為了造口人。沒想到切除肛門后的老劉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以前性格開朗很喜歡外出遛彎,現在總是擔心自己身上會有“排泄物”的味道影響他人,悶在家里,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身體,放棄了熱愛了幾十年的游泳……
而且造口也給老劉的生活帶來了種種不便,明明已經很小心翼翼地護理,但是造口周圍的皮膚總是又紅又腫,他不敢吃帶核的東西,有一次不小心吃下一顆山竹的核,結果卡在下面,怎么也弄不出來,又痛又難受,委屈得老劉嚎啕大哭……
面對父親的變化,劉女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知道當初堅持要父親接受手術是對還是錯。
一、百萬造口人之殤:保命還是保肛
造口人大部分是直腸癌、肛門癌等癌癥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需要切除病變部位(排泄器官),失去原本排泄出口,只能依賴于“人工通道”。于是醫生會在腹壁上人為開口,將一段腸管拉出開口,翻轉縫于腹壁,以便保證患者排泄。這些造口并沒有什么控制功能,必須依靠特殊的袋子,貼在造口上,來收集患者的排泄物。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0萬人被“改造”成造口人,現累計造口人已經超過100萬。一個人失去了肛門會怎么樣?造口人存在很多困境。
1、無法自主控制排泄
人工造口并沒有如機體般自帶“括約肌”,因此患者排便、排氣都無法“收放自如”,當人有三急,行動比大腦更快信號更快一步。
2、造口容易發炎
部分患者若不注意飲食,和造口周圍的皮膚護理,就容易引起發炎,最常見為糞水性皮炎,大便刺激皮膚引起炎癥。
3、不能做激烈的運動
術后,有約70%患者在半年到一年內容易出現造口旁疝,多與患者術后護理不注意有關。例如過早進行重體力或是較為劇烈的運動,尤其是像俯臥撐、仰臥起坐等腹部力量訓練,容易引起造口旁疝。
4、焦慮
國外研究表明,結直腸癌患者因造口術存在嚴重體象障礙,且這個問題會長期存在,甚至長達4年,這種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引發焦慮抑郁等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保留肛門生活質量也不見得比切除肛門好。首先中低位直腸癌患者保肛術后,幾乎都有大便次數增多,排不盡等表現,多次排便使用廁紙擦拭肛門,也容易引起肛周濕疹;部分老年人本身肛門控制能力差,保肛反而會刺激排泄,頻頻上廁所,甚至影響睡眠。
二、直腸癌都要切除肛門嗎?能不能保肛?
對于直腸癌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往往是自己的肛門能否保留住。其實并不是說直腸癌手術就意味著失去“肛門”,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主任王貴玉指出,能否“保肛”,主要通過三個標準進行判別——
1、腫瘤距離肛門的距離
腫瘤位置是影響能否保肛的重要因素,一般腫瘤位置距離肛門越遠,保肛的幾率也就越大。
2、腫瘤累及的程度
除腫瘤位置,腫瘤本身的特點也需要參考,如腫瘤大小,浸潤程度,是否累計周圍臟器等。腫瘤體積越大,侵犯器官越多,惡性程度越高,那么保肛的概率也隨之降低。
3、血管吻合口是否合適
手術切除病變腸管后,需要腸管對接,此時就會形成吻合口。吻合口的愈合需要充足的血液,若血液達不到供給條件,會導致“漏口”,誘發腹腔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標準不一定是完全劃分直腸癌是否能保肛的標準,隨著醫學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新技術出現,如術前新輔助放化療,已經成為局部晚期直腸癌標準療法,使括約肌保存率達到85.2%。
三、直腸癌越早發現,悲劇也越少,記住這幾個癥狀
器官切除是患者最不想看到的治療方案,這同時也警示著我們,要提早預防疾病發生,當發現身體異常,應及時尋醫問藥。直腸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逐漸有以下表現。
1、大便有血
當大便與腫瘤摩擦,可能會引起便血。隨著腫瘤生長,便血量也隨之增加,初期呈鮮紅色,但血液停留在腸道時間變長,就會呈暗紅,甚至出現血塊。
2、便秘和腹瀉
原本一天一排,或是一天三排,但持續一段時間,排便次數越來越紊亂,有時候一天排5次以上,有時候兩三天都沒有欲望,可能就是腹瀉與便秘交替,是腸癌的信號之一。
3、腹痛腹脹
腹脹腹痛也是腸癌的典型表現,往往是隱痛,而且沒有其他胃腸不適,常容易被患者忽略。隨著腫瘤增大,會在腹部出現明顯的腹部包塊。
4、莫名疲勞乏力
有部分腸癌患者會出現頭暈、乏力癥狀,這可能與腫瘤破潰,導致患者貧血有關。
直腸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靠癥狀來發現直腸癌時,病情已發展到較為后期。因此比起患者主觀感受以及肉眼觀察,最靠譜的還是腸鏡檢查。原則上年齡在40以上人群,都應該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另外,家族中有腸癌病史、本人有癌癥病史、有腸道息肉病史、都屬于高危人群,建議更早該進行一次腸鏡篩查。
造口并不可怕,它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改善術后生活。擺正心態,融入新生,造口的存在不是給患者負擔,而是讓患者更好地活著。
參考資料:
[1]羅夢娜,陳鈺芬,溫曉云,李聰,陽霞.直腸癌保肛術后患者腸道功能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36):2801-2806.
[2]王樂,李江,朱陳,王悠清,李輝章,畢曉峰,李霓,杜靈彬,陳萬青,赫捷.結直腸癌適宜篩查開始年齡的探討[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1,42(06):1113-1117.
[3]你知道“造口人”嗎?不僅人數超百萬,還越來越年輕化.廣東省人民醫院.2022-06-20
[4]直腸癌保肛 要看哪三個條件.健康報醫生頻道.2016-11-04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