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圖片上的兩種肉,你會買哪一種?
圖源網絡
如果非要小艾選,小艾會選擇丑丑的那一種肉,因為外表看起來顏色鮮紅誘人的肉,有可能是使用了添加劑亞硝酸鹽,這可是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一種食品添加劑。
7月12日,法國國家食品、環境與勞動衛生安全署正式發文警告,首次承認“通過加工肉類攝入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存在關聯”,呼吁生產者減少在肉制品中添加亞硝酸鹽。
一、被詬病許久的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其實是致癌物
在全球,亞硝酸鹽是一種合法食品添加劑(添加的范圍、劑量都有明確規定),廣泛應用于火腿、臘腸、臘肉等肉制品中,添加亞硝酸鹽的作用是護色、防腐,在弱酸環境下的肉制品,其中的亞硝酸鹽可形成游離的亞硝酸,而亞硝酸會繼續分解形成熱穩定良好的亞硝基肌紅蛋白,讓肉制品保持誘人的色澤。
且亞硝酸鹽還可以消除肉制品本身的異味,讓其風味和口感變好,同時可以讓其免受細菌、真菌滋生的干擾,預防變質。
但是亞硝酸鹽也隱藏著風險:
1、可引起中毒
短時間內攝入大量(0.2~0.5g)的亞硝酸鹽時,會導致人體急性中毒,嚴重的還會有引起意識昏迷、呼吸衰竭,乃至死亡。當攝入量超過3g時,則會致人死亡。
2、潛藏致癌隱患
亞硝酸鹽本身不會直接誘發癌變,但當其進入酸性胃液條件下時,則會與食物和胃內的含氮化合物產生反應,形成亞硝胺等強致癌物,會導致身體罹患多種癌癥的風險增加,包括食道癌、胃癌、肝癌等。
既然應用亞硝酸鹽存在這么多的風險,為什么還沒有禁止使用它?這中間是什么原因所致?
二、為何不禁用亞硝酸鹽?它就是不折不扣的害人精嗎?
國標GB2760中對于亞硝酸鹽添加量有明確的規定,肉類最大使用量為0.15g/kg,符合規定的添加量不需要太過于擔心。
比起加亞硝酸鹽,不加亞硝酸鹽的肉制品可能更加危險,只能兩害相比取其輕,明確規定亞硝酸鹽的添加,風險還是可控比較小的。18世紀的一次啤酒節上,曾發生了一個造成十幾人死亡的香腸中毒事件,致死的原因是肉毒梭狀芽孢桿菌,這種毒菌非常容易在肉類滋生。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沈群指出,如若將1g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產生的肉毒素分成100份,人只要攝入其中的一份就可能會死亡,為了預防肉類內產生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添加亞硝酸鹽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辦法。
看到這里,很多人還是擔心不已,亞硝酸鹽總歸不是個好東西,在生活中該如何去甄別肉制品是否添加了亞硝酸鹽呢?
三、“亞硝酸鹽肉”長什么樣?要擦亮眼睛
日常購買肉制品時,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一般無需過多擔心,他們即便是添加亞硝酸鹽也會控制量,國家也會對他們進行監察管理。日常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小作坊、餐館以及農貿市場內的產品,超量違規添加,當發現肉制品存在這三個特點,需要特別注意。
1、顏色鮮艷,從里到外都顏色鮮艷的熟肉制品
正常情況下,雞肉煮熟后應該是白色/灰白色、豬肉為灰白色/淺褐色、紅色的牛羊肉為淺褐色/褐色,如若發現肉煮熟后是顏色非常鮮艷的,且是從里到外的紅,大概率是添加了亞硝酸鹽。
2、聞起來其他味道明顯
使用了亞硝酸鹽的肉類,聞起來會有一股火腿的味道,和正常的肉味有明顯的區別。
3、吃起來比較嫩
本身肉類是存在肌纖維的,煮出來后可以明顯撕出來肉絲,但添加了亞硝酸鹽的肉類幾乎吃不出來肉絲的感覺,且口感特別嫩、軟。
事實上,在生活中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不僅僅只有加工肉,這三類食物內的亞硝酸鹽含量也不低,日常要注意少吃。
四、除了加工肉,這些食物也要少吃
1、泡菜
新做好的腌菜內含有的亞硝酸鹽含量會達到峰值,建議泡菜在腌制好后20天再食用,一般1個月后是很安全的。
2、剩飯剩菜
隔夜的剩菜剩飯內也含有亞硝酸鹽,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的緣故。再加上進餐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用筷子接觸食物,細菌容易因此大量滋生,放置時間越久的剩菜其內里的亞硝酸鹽含量也會越高。建議日常做菜要控制好量,最好不要剩下。或者是做多的時候在沒動筷之前就將菜分裝保存,下一頓充分熱透后再食用。
3、未焯水的香椿
香椿也是個含有較高含量亞硝酸鹽的食物,因香椿而亞硝酸鹽中毒的新聞并不少見,建議食用前要用開水焯2~3分鐘再烹飪,避免直接烹飪,否則容易導致身體攝入過量亞硝酸鹽。
目前亞硝酸鹽仍然是中國合法使用的添加劑,不用過于恐慌,但是攝入過多也會對身體產生威脅,所以建議盡量少吃。
參考資料:
[1]《首次承認,攝入硝基添加劑與癌癥存在關聯》.中國駐法國使館.2022-07-18
[2]陳夢婷,羅秉俊,楊芳芳.食品行業控制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含量的重要性及相關研究[J].廣東化工,2022,49(08):72-73+105.
[3]《評論 | 為啥非要在肉食品中添加亞硝酸鹽?》.中國食品安全報.2016-04-1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