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開始于1960年,在經歷60多年的發展,中國抗腫瘤新藥也正從仿制走向創新,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藥創制時代。自2017年中國加入ICH,創新藥研發加速與國際接軌,使我國臨床研究的數量和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尤其,抗腫瘤藥物需求蓬勃,腫瘤領域臨床研究開展如火如荼。據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ChiCTR)官方網站記載,2017-2021年,我國獲批臨床試驗共計11914項,其中抗腫瘤新藥的臨床試驗有2802項,占總增長量的近25%。由此可見,抗腫瘤藥物仍然是創新藥研發領域的熱門板塊。
圖1. 我國腫瘤領域臨床試驗項目數趨勢(2017-2021)
為反映中國腫瘤新藥臨床試驗現狀、推動中國抗腫瘤新藥的發展,近日,我們針對中國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情況,對過去5年間(2017-2021)的臨床試驗數據進行了盤點。以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信息來源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index.html)。
針對城市參與腫瘤新藥臨床項目的數量統計顯示,共有62座城市開展了腫瘤新藥臨床試驗
承擔項目數量最多的三個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與廣州。除此,有6個省會城市進入前十,分別有南京、長春、杭州、長沙、成都和濟南。
表1. 我國城市開展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項目數排名(2017-2021)
針對以醫院為組長單位開展腫瘤項目的數量統計顯示,牽頭項目數量最多的三家醫院分別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表2. 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臨床試驗項目數排名(2017-2021)
針對我國專家承擔抗腫瘤新藥臨床試驗項目的數量統計顯示,I期臨床領域承擔項目數量最多的三位分別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
其中,李進教授共承擔I期試驗71項,主研方向為胃腸道等消化道腫瘤;沈琳教授共承擔52項,主研方向同樣為消化道腫瘤;石遠凱教授共承擔35項,主研方向包括肺癌和頭頸部腫瘤等。
表3. 我國專家承擔抗腫瘤新藥I期臨床試驗的項目數排名(2017-2021)
同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在II、III期臨床項目上的“戰績”也相當亮眼,分別以65項和51項的數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第三位則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教授,共計承擔50項II、III期臨床項目,其主研方向包括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腎癌等。
表4. 我國專家承擔抗腫瘤新藥II、III期臨床試驗的項目數排名(2017-2021)
注:本篇內容所用數據采集時限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如有問題,可聯系告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