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血小板減少是抗腫瘤治療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抗腫瘤治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cancer 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TIT)的防治,是保障腫瘤患者如期治療及治療獲益的重要因素。
首部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指南》于今年4月發布,對于臨床實踐指導意義重大,填補了國內關于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相關指南的空白,詳細闡釋了CTIT的診斷、治療、預防、隨訪及轉歸等規范,對臨床CTIT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7月23日,由CSCO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CTIT編寫組主辦發起,恒瑞醫藥協辦的“CSCO《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指南》巡講——北中國場”“精彩開啟,誠邀您一起回顧本場會議。
致辭環節
名譽主席致辭
于金明 院士
中國腫瘤治療的進步既得益于臨床醫生的轉化基礎研究工作,也與以恒瑞為代表的藥企不斷創新,開發全新Pipeline密不可分,更為重要的是兩者的有機結合,不斷產生新的證據,改寫中國的指南,推動中國臨床實踐,感謝所有人為中國抗腫瘤治療所做的貢獻,預祝本此巡講圓滿成功!
主席致辭
馬 軍 教授
朱 軍 教授
吳德沛 教授
張清媛 教授
近年來腫瘤治療越來越多元化,臨床診療也越來越復雜,而CSCO致力于不斷推進腫瘤規范化診斷與治療,腫瘤相關并發癥的規范化處理,發布了多項全新指南,為臨床實踐提供依據,為腫瘤患者治愈率的提高而努力。
今年4月發布的《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指南》是領域內首部指南,全新指南對不同治療手段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診斷、治療、預后、轉歸進行了詳細說明,同時緊跟前沿,納入了多種新型藥物。恒瑞醫藥研發的新藥海曲泊帕因其良好的療效、安全性以及使用的便利性納入指南,為CTIT的管理帶來了新的選擇。本次巡講旨在推動CTIT管理規范化以及新藥臨床應用探討,相信定會有精彩的學術觀點碰撞!
公司致辭
霍仕文 先生
恒瑞醫藥多年來致力于創新和國際化的道路布局,其中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就是恒瑞眾多創新藥物中的一個。海曲泊帕在CTIT領域的前期研究及上市后臨床應用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安全性、便利性以及高性價比,因此作為二級推薦被納入2022版CTIT指南。同時海曲泊帕CIT的注冊研究已在中美分別進行中,相信海曲泊帕定能給CTIT的管理帶來變革。
恒瑞醫藥始終秉承科技為本,為人類創造健康生活,多年來致力服務臨床患者,與權威學會組織共同協作,為推動中國臨床診療水平提升努力!
CTIT指南更新背景介紹
馬軍教授
當前腫瘤治療方法多樣,包括化療、靶向、免疫甚至細胞治療都會引起血小板減少癥,不同的藥物引起血小板減少的機制各不相同,處理難度也各不相同。為了符合當前治療背景,CTIT指南編寫組邀請了國內三十多位腫瘤或血液領域專家,針對不同的抗腫瘤治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防治與管理,多次討論修改,最終完稿發布,新版CTIT指南仍在不斷完善,相信明年再見時,將更加全面及詳實。
繼往開來譜新曲
主持:張明智 教授 鄒德慧 教授
講題
《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指南》解讀
趙東陸教授
新版CTIT指南在概念方面將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拓展為CTIT,更加全面,關注人群也進一步拓展,納入靶向、免疫等新型治療方式所致血小板減少的人群。指南首次納入TPO-RA類藥物,并作二級推薦,強調升板治療的同時,關注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發生及處理,對CTIT的預后和轉歸也做了簡單描述。CTIT的治療是抗腫瘤治療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一環。
講題
腫瘤新治療模式下血液學毒性及危害
李鑫教授
越來越新的治療方式在給腫瘤治療療效帶來突破的同時,其不良反應發生比例也升高。化療、放療/同步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聯合化療都可帶來嚴重的血液學毒性,其中以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貧血為常見。藥物不同,其導致血液學毒性的機制和特征也不同。血液學毒性危害大,嚴重影響腫瘤治療的正常進行,增加患者的負擔,臨床中應格外關注。
大咖論道
主持:史 健 教授
討論嘉賓:
陳祥明 教授 黃海雯 教授 李奇靈 教授
劉 猛 教授 吳寶偉 教授 楊 宏 教授
觀點一:當前治療手段越來越多,似乎血小板減少發生率也更高,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更為困難,因此當免疫抑制劑聯合化療時,需要進一步關注患者血小板計數監控,以防更嚴重的血小板減少。
觀點二: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確實高于其他瘤種,但隨著TPO-RA藥物的出現,血小板減少的處理不再是問題。仍有部分患者難以治療,考慮可能原因是血小板減少伴隨巨核細胞減少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
觀點三:不同藥物的聯合治療模式已經成為腫瘤治療新趨勢,因此患者血小板減少發生率變高,原因也更復雜,CTIT一旦發生,難以治療,預防或許更為必要。
觀點四:在臨床應用經驗中來看,海曲泊帕的療效與劑量呈現相關性,7.5mg劑量升板速度優于5mg,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副反應,因此可以根據患者的狀態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劑量進行應用。
躬行實踐奏凱歌
主持:姚 煜 教授 趙 達 教授 鐘殿勝 教授
講題
疫情常態下CTIT患者的院外管理
李曉燕教授
COVID-19疫情持續進行,變異株不斷出現,疫情防控依然面臨巨大壓力,腫瘤患者是新冠感染后高危人群,疫情下腫瘤患者管理面臨挑戰,如患者治療進行、院外隨訪均受到影響。因此腫瘤患者在就診、入院、院外等環節中需要全程管理,腫瘤CTIT的全程管理有利于疫情防控,應定期監測血常規,結合療效、安全和便利,管理方式上重預防,藥物選擇上選口服。
講題
海曲泊帕開啟CTIT防治新時代
史鴻云教授
放化療、靶向、免疫治療引起的CTIT需要更多關注,在診療中需要根據不同患者的發病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療策略。目前CTIT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輸注血小板消耗迅速且維持期短;rhIL-11容易引起心臟毒性;rhTPO與內源性TPO交叉反應產生抗藥抗體。
此外,CTIT患者以院外管理為主,注射制劑使用不變,增加患者經濟負擔,依從性差。TPO-RA類藥物在共識/指南中推薦級別逐漸升高,作用機制更具優勢,其中的代表——海曲泊帕,全新改構,增效減毒;療效方面,治療應答更快、更強;安全性方面,血栓風險、肝腎毒性較低,無免疫原性;口服制劑使患者依從性好,病床周轉快,可考慮其作為CTIT防治的新選擇。
講題
CTIT典型病例探討
江昊教授
一例早中期胃癌患者手術后,輔助化療采用奧沙利鉑(230mg,ivgtt,d1)+卡培他濱(1.5g,bid,d1-14/Q3W)方案,患者在第三程化療結束兩周后,開始出現持續血小板減少癥,最低達到43*109/L,患者開始使用rhTPO治療,6天后,血小板未見上升,對患者進行骨穿檢測,患者骨髓狀態良好,rhTPO療效不佳原因未明。后換用海曲泊帕(5mg,qd),6天后,患者PLT接近正常。
進行第四程化療20天后,患者血小板下降至55*109/L,應用海曲泊帕(使用方法同上),連續使用一個月,期間進行了第五程化療,最后隨訪時患者PLT仍處于觀察水平。海曲泊帕在本例患者的治療中有效解決了rhTPO療效不佳的問題,同時在后續周期的“預防“應用中,有效保障了患者PLT的正常水平,并未顯示出明顯的不良反應。
實踐真知
主持:宋 偉 教授
討論嘉賓:
郭彥偉 教授 郭亞煥 教授 洪珞珈 教授
李慧慧 教授 劉 萍 教授 展翼翼 教授
觀點一:海曲泊帕口服便利,新冠疫情下極大的方便了腫瘤患者的院外管理,新型藥物的應用價值不應以其是否進入醫保來衡量,醫保并不是核心問題,而應該以其解決的臨床問題價值來進行衡量。
觀點二:海曲泊帕作為口服小分子藥物,升板速度并不比注射制劑rhIL-11和rhTPO慢,我們應該改變傳統觀念。
觀點三:臨床實踐應以指南為依據,同時患者也需要更多個體化的管理,除了較為明確的二級預防路徑,如果患者明顯帶有多項高危因素,例如高劑量高毒性化療方案、骨髓狀態差、營養狀況差等,患者也可以考慮預防用藥。
觀點四:預防管理的意義在于降低患者血小板減少發生,縮短血小板減少持續時間,減少因為血小板減少導致的治療減量或延期,減少患者住院費用,降低患者治療成本。
會議總結
會議最后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結束,馬軍、朱軍教授總結道,在腫瘤治療中,必須要重視CTIT全程化的規范管理,才能保障患者的治療獲益和療效提升。海曲泊帕以良好的療效、安全性和高性價比為CTIT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武器,相信隨著其CIT注冊研究和真實世界研究的推進和數據發布,會為海曲泊帕的臨床應用提供新的證據。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