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療是治療的基礎。既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唐玲瓏教授團隊報道了吉西他濱聯合順鉑誘導化療可顯著改善局晚期鼻咽癌的無失敗生存期,此方案也因此被寫入NCCN指南。近日,JCO雜志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總生存期的最終分析結果。
鼻咽癌與其他頭頸部癌癥的不同之處在于其與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關,以及地理分布不平衡。超過70%的鼻咽癌患者在診斷時已是局部晚期,同步放化療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療基礎。針對這部分患者,唐玲瓏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隨機試驗,評估了吉西他濱聯合順鉑誘導化療的療效。
研究結果顯示,誘導化療組的無失敗生存期(FFS)(3年FFS率:85.3% vs 76.5%, P=0.001)和總生存期(OS)(3年OS率;94.6% vs 90.3%)均得到顯著改善。此次,研究者進一步公布了研究預先設定的5年生存期的結果分析。此外,誘導化療在鼻咽癌治療中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策略,臨床應用證據有限。
因此,唐玲瓏教授團隊也探索了誘導化療應用的預測因素和預后,旨在指導臨床治療的決策和預后評估。
本研究納入了初診、未遠處轉移的III-IVB期疾病患者(不包括T3-4N0)。符合條件的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同步放化療前使用吉西他濱和順鉑誘導化療(誘導化療組)或單獨同步放化療(標準治療組),患者根據腫瘤分期(III/IV期)和治療中心進行分層。主要終點為無失敗生存期。
治療前,測定血漿游離細胞EBV DNA的載量。在完成誘導化療大約1周后,對腫瘤緩解進行影像學評估。晚期毒性使用RTOG晚期放射發病率評分標準進行分級。
總共480例患者進入隨機分配,其中誘導化療組和標準治療組分別有242和238例。中位隨訪69.8個月時,誘導化療組患者的5年OS率明顯較好(87.9% v 78.8%,P=0.001)(圖1 A)。
誘導化療后,10.0%(24/239)和84.5%(202/239)患者分別獲得完全緩解(CR)和部分緩解(PR);4.2%(10/239)和1.3%(10/239)患者分別為疾病穩定(SD)和腫瘤進展(PD)。總生存與腫瘤緩解程度呈顯著正相關(CR vs PR vs SD/PD,5年OS率分別為100% vs 88.4% vs 61.5%,P =0.005)(圖1B)。
313例(65.2%)患者進行了治療前的游離細胞Epstein-Barr病毒(cfEBV)DNA檢測,中位濃度為4930拷貝數/mL。在cfEBV DNA≥4000拷貝數/mL的患者中,誘導化療顯著改善了5年OS 率(85.9% vs 70.8%,P=0.02)(圖2A)。但在cfEBV DNA<4000 拷貝數/mL的患者中,誘導化療組沒有觀察到生存優勢(90.6% vs 91.4%,P=0 .77)(圖2B)。
誘導化療組和標準治療組所有級別晚期毒性的發生率分別為95.4%和99.2%,3級以上的發生率分別為11.3%和11.4%。其中,最常見的3級以上晚期毒性包括耳毒性(7.1% vs 8.4%)、口干(2.9% vs 2.1%)和牙關緊閉(0.4% vs 1.7%)。
吉西他濱聯合順鉑誘導化療顯著改善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總生存期,且不增加晚期毒性的發生風險。誘導化療的腫瘤緩解程度和治療前游離細胞EBV DNA可能有助于指導誘導化療的個體化治療。
Zhang Y, Chen L, Hu GQ,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J Clin Oncol. 2022;JCO2200327. doi:10.1200/JCO.22.00327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